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育从沟通开始
杂志文章正文
教育从沟通开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九月份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揭晓后,我班部分学科成绩不够理想。大考结束,学生们很想松一口气,可科任教师却想更严格地要求学生,尤其对那些奋进生,既要其学好新知识,又要其补习旧知识,师生心理上有了反差,关系一度僵化,甚至出现紧张局面。为解决这一突出而又棘手问题,我安排班委会在倾听学生心声,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商量讨论恰当的解决办法。第二天,班委会报来了一份活动方案,是一份以“老师,您辛苦了!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方案。有具体议程,有主持人,有送给老师的自制礼品,有献给老师的歌,还有40多名学生写给老师的心里话,信中有深情地回忆,有真诚的忏悔,有坚定的承诺,也有今后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措施。看过之后,我认为这是一次思想成熟、意义深远的师生互动活动。立即召集班委会成员再次讨论修订了某些细节,最后定于周三活动课开展活动。

周二在学生们极度的兴奋和等待中终于结束了,周三活动课时间到了,我亲自请来了我班6名代课教师和年级组长杨老师,并特别邀请综合办禹治科教师为活动拍照。

掌声雷动,老师们在学生们激动与期待中目光中陆续落座。主持人李思盈同学动情地说:“白驹过隙,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就要告别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多年来,是谁与我们朝夕相处?是谁年复一年用最动情的话语教导我们?是我们最最敬爱的老师!我们的点滴进步无不浸透着恩师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深情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集体为老师们献上一曲《感恩的心》!”

那朴实而又熟悉的歌声,虽然并不动听,也不优美,但它一下子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主持人:“成长的路上,有丽日,也有风雨,有鲜花,也有荆棘;相处的日子,我们有感动,也有误解。今天就让我们师生欢聚一堂,敞开心扉,相互倾诉彼此心中的知心话语,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消除我们师生之间的误解与不快,增进师生感情,重新建立深厚友谊,共同走过我们这段美丽的人生。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自由选择老师,自由诉说。”

马上有十几名学生走到老师跟前,先鞠躬,再问好,然后开始诉说。几分钟后,老师们就被学生团团包围,每个老师跟前都有近十名学生在排队。前面的说得声泪俱下,后面的默默等待。整个教室被一片哭声湮没了。情到深处,老师们也个个被学生的真诚打动了,噙着泪花,几次哽咽,话都说不出来了。

学校五点半放学,但主题班会一直进行到六点,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点评:这样的班会,无疑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洗礼,对老师心灵的一次震动,它像长焦镜头一样,一下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情到深处泪自流,学生的泪,是自然地,是真诚的。或许来自心里地委屈,或许来自心灵地忏悔,或许来自感情地共鸣……总之,学生“声泪俱下”了。这一切都源于学生说出了“心里话”。

反观我们的教育,有些班主任以“爱”的名义,把班会课变成了“训话课”“算账课”,不是声色俱厉地“训斥”,就是苦口婆心的“唠叨”,甚至忍不住动用“武力”,结果有些事情还是“屡禁不止”,有些学生仍然“明知故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可否认,必要的规范要求必不可少,可在制定“规矩”时,我们征求学生的意见了没有?我们考虑学生的感受了没有?我们总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用“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用“严禁”“不准”“禁止”“否则”等强硬的词汇,不准学生这样做,禁止学生那样干。结果正好“成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准这样做我偏做,禁止那样干我偏干……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没有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要知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老师就要多和学生沟通,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里,然后用“孩子之心度孩子之腹”。

那么,怎么让学生,或者说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呢?

笔者认为,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共性的问题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和写主题周记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对于个性问题,可通过面对面交谈、传递纸条、QQ聊天、在师生一起活动(劳动)中交谈等方式让学生说出来。

教育从沟通开始,沟通从说“心里话”开始。让我们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多创造说话的条件,多营造说话的环境,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韩向忠,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