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薛宝钗之悲
杂志文章正文
薛宝钗之悲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突然间对薛宝钗产生出亲切感来!其实,我对她始终未真正排斥过,我同情她,悲悯她。她的人生才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悲得没有一丝涟漪、一点声音、一些颜色,悲得没有眼泪,更没有鲜血,正所谓大音希声,大悲本也无泣无泪!

宝钗出生于一个皇商世家。这个书香继世之家,让她从小受诗书熏陶,成为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另一方面,这个支用国库经商的“大资本家”家庭又使她对现实、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较多的接触。她的成长不像黛玉那样天性使然。家族对她的培养带着商人明显的功利性,有刻意雕琢之痕。虽然她的身世不似黛玉那样悲戚,然而自有其苦:幼年丧父,其兄愚顽,家族的希望和重担使她过早成熟。天真烂漫、淘气顽皮的童年成为她永远的人生怀念。忘我扑蝶是多么可贵的一瞬,却以现实利害的权衡之下嫁祸于人匆匆画上句号!现实根本就不可能允许她有如诗的情怀、不羁的梦想。她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她受的教育和她的家族责任不允许她有追求爱的权力。她的生命中,“情”字只能缺席。她所追求的,只能是让自己在德才貌诸方面达到完善,以求一门好亲,使自己的家族地位更加稳固,甚至抬升,最好是由皇商变成皇亲。因此,贾宝玉绝不是她理想的丈夫。宝玉的家世地位也许勉强合乎要求,然而宝玉却行为乖张,性情顽劣。更糟糕的是,宝玉为人处世之态度,对仕途经济之痛绝,更是横在他们之间的一块巨石。

然而,不管宝钗多么“冷”,多么世故,作为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子,她的情感世界绝不会如冻土一般毫无生气。按常理,像她这样一个贵族女子,应是鲜有与异性接触的机会,而故事中却为她设置了一个特殊的生活圈——大观园。她在园中时时和这唯一的男子宝玉相对,加之宝玉也自有吸引女孩之处,她能不冷香暗浮?另外,黛玉的醋意也对她这份微妙而隐秘的感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份感情的生长却是那么压抑和艰难。一方面,封建礼教不允许她对纯真爱情有些许奢望和幻想;另一方面,宝玉的前途问题以及宝黛的亲密关系也不允许她存在甚至流露一点点对宝玉的好感。于是每触及“金玉”之事总觉“好没意思”。但这压抑的感情仍在不经意时流露出来,朴素如她却一年四季常戴錾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悄悄将元妃所赐的极富暗示意味的红麝香串羞笼于臂,忘情坐在宝玉床前替他绣肚兜拂蝇,甚至在宝玉挨打之时,一时情急,也曾半含半露,欲说还休地吐出半句“大有深意”的话语。而且她对黛玉的妒意也在装愚守拙、韬光养晦的一贯行为中偶然失控而表现出来,如题咏螃蟹诗,宝钗一改“中正平和”的大气诗风,把首咏蟹诗写得刻毒至深,难道不是出于对黛玉的嫉妒和还击?

宝钗就是在这种感情的煎熬中度过她的青春岁月的。她其实渴望爱情,可“理智”告诉她不能自由地爱,因为自由地爱是不合礼教,有失身份的。她不允许自己的情感“泛滥成灾”。

就算她曾觊觎过宝二奶奶的位置,然而她的出嫁却是在那样一种尴尬的情境中进行的:作为冲喜的牺牲品、黛玉的替代品嫁给痴傻的宝玉!何等滑稽,何等凄凉,何等悲哀!

但她毕竟是具有“温良恭俭让”品德的所谓封建淑女,只能隐忍,不能反抗。或许她也希望能用她的头脑、手段来挽救宝玉,重塑宝玉,然而,男人是女人能改造得了的吗?宝钗得到的又是什么呢?纵然是“山中高士”,纵然有“停机德”,纵然能“齐眉举案”,换得的却是丈夫的“意难平”,弃她而去!只剩得“焦首月月又年年”,步李纨后尘而已。

都说黛玉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起码,她所追求的相知相许的爱情,她得到过,她享受过爱情的喜悦和幸福,正所谓“求仁得仁何所怨”,“朝闻道,夕死可矣”。她的悲剧,是性格的,也是宿命的。她的才情,她的高傲,她的不逊,正是她作为“真”的一面,也是体现她本色美的一面,却也是她的致命之处。因为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她的孤独和不谙世事不但使她不具备创造力,而且她的美、她的追求是苍白无力的,根本无法在现实中为自己谋求些什么。她所做的只能是无尽的等待,等待上天对她的眷顾,等待外祖母对她的仁慈。

而宝钗呢?她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家资,她有健康、美貌、智慧、才情、为人处世之道,她什么都不缺,一个封建淑女所要有的一切,她都合乎标准。然而她最终依然无法得到她所追求的幸福,这不是对封建社会最有力的讽刺和鞭挞吗?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整部《红楼梦》最可悲者莫过于宝钗其人!

李琴,教师,现居湖北黄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