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辨析成语八技巧
杂志文章正文
辨析成语八技巧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在运用成语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该用甲成语却用了跟甲成语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乙成语,导致误用。因此有必要学会辨析同义成语的技巧。下面介绍八种技巧。

一.意义轻重不同。有些同义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意义上有轻重的不同。

例如“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二者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

再如“惨无人道”和“惨绝人寰”,二者都可以形容狠毒残酷。不同点是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而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两相比较,前者的语意较轻,后者的语意较重。

二.意义侧重点不同。有些同义成语意义大体一样,只是在用法上有其侧重点的不同。

例如“称心如意”和“心满意足”,它们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再如“苟且偷安”和“苟且偷生”两个成语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三.范围大小不同。有些成语意义大体是一样的,只是使用范围上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例如“汗牛充栋”和“数不胜数”,二者都可以形容事物多。不同点是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而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两相比较,前者的范围小,后者的范围大。

再如“食而不化”和“食古不化”,它们都含有“没有很好地消化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意思,但前者指学习古代的知识,指的范围小,而后者既可以指古代的,也可以指现代的,其范围比前者要大得多。

四.适用对象不同。这主要是指成语用法来说的。有些同义成语意义大体相同,但有的适合用于甲类事物,有的适合用于乙类事物。

例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它们都含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

再如“坚如磐石”和“固若金汤”,前者指像大石头一样坚固,适用对象是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后者的金是金城的简称,指坚固的城墙;汤是汤池的简称,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其适用对象是形容工事非常坚固。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义成语是同义的,但感情色彩有贬褒之分,使用时要细心区别。

例如“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它们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但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词,指从容不迫地谈论着的样子;而后者是贬义词,指只说华而不实的空话。

再如“无与伦比”和“无以复加”两个成语,它们都含有“达到极点”的意思,不同点是“无与伦比”是褒义词,而“无以复加”是贬义词。

六.语体色彩不同。有些同义成语意义没有什么区别,但语体色彩不同,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口语,有的是文学语体,有的是法律语体。

例如“积腋成裘”和“积少成多”,二者都含有“一点一滴积累”的意思,但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

再如“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它们都有“进也艰难,退也艰难”的意思,但前者是个书面语,后者是个口语。

七.语法成分搭配不同。有的同义成语意义上大致相同,但在语法搭配上却有些区别。

例如“一语道破”和“一语中的”,它们都有“说话简短而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如一语道破天机,而后者则不能带宾语。

再如“全神贯注”和“聚精会神”,它们都可以形容精神很集中,注意力不分散,但前者可以用在“在……上”、“于……”前边,如在上数学课时,我们班的同学全神贯注在黑板上。而“聚精会神”没有这种用法。如果说“在上数学课时,我们班的同学聚精会神在黑板上”则是错误的用法。

八.关键语素不同。有的近义成语的差别,常常在成语的某个关键语素身上。

例如“坚如磐石”和“稳如泰山”,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关键词语在“坚”,有坚固、坚强之意,多形容建筑物等的坚固不可动摇,也比喻集团、国家无比坚强,不可战胜;后者的关键词语在“稳”,即稳定、稳固之意,多形容高大建筑物的稳固不易摧毁,也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镇定、从容不迫。

再如“兼收并蓄”和“兼容并包”两个成语,前者重在“蓄”字,有储蓄、保存之意,指把各种内容的东西都加以吸收并保存起来。后者重在“包”字,有包含、容纳之意,指把有关的各方面都包含容纳在内。

郑海玲,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