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追索咏梅诗的美学品格
杂志文章正文
追索咏梅诗的美学品格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梅与菊竹兰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文人笔下,梅花,是人格的象征或志趣的指向。

一.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南朝人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前两句写诗人遇到驿使(古代送信的人),便攀折一枝梅花,托他送给相隔千万里的边塞的朋友。不用书信,而用梅花,足见二人的亲密关系。后两句采用借代手法,“一枝春”指代梅花,隐含诗人对朋友真诚的情谊。诗人托驿使捎去一枝梅花,想让友人也能分享江南的灿烂春色,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对感情的无比珍视。

二.借梅花勇于在严冬开放,表达先驱者独领风骚、率先垂范的精神。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此诗明写梅花为了传播春天的消息,不畏雪压霜欺,冒着严寒,在早春独自绽放;暗写诗人面对南宋主和派把持朝政、苟安江南一隅的局面,率先举起要收复失地、恢复河山的大旗,张扬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三.借梅花傲对坚冰寒雪,表达坚强不屈的精神。南宋陆游的《落梅》之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第一二句用寒冷的冰雪、凛冽的寒风来衬托梅花的坚强,用众花衬托梅花的坚贞。后两句用梅花宁愿随风飘落,也不向掌管百花的东君乞怜,不让自己高贵的心灵下跪,借此表达诗人自己面对政治强权的威压,坚贞不屈的气节。

现代将帅诗人陈毅的《红梅》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同样是借红梅的傲寒斗雪,表达诗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借梅花开在皓白的冰雪之中,表达一种清雅高洁、不入流俗的品格。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宁愿置身于冰雪覆盖的树林,也不愿跟桃李混杂在春天的芳尘之中。梅树一旦开花,清香散发出去,天地间立即充溢了融融春意。诗人以冰雪林中的梅花与混迹芳尘的桃李相对照,以颜色的洁白和香气的清幽,突出了白梅的高洁清雅。此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独善其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五.借梅花的枯萎飘落,满地狼藉,表达诗人的感伤和消沉,痛苦和不幸。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片一二句,是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三四句是说梅花在黄昏时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写梅历尽磨难和打击,但依然芳香不改。这首咏梅词借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遭到主和派打击后,自悼自伤的消沉情绪。

六.借梅花开在祁寒的冬天,傲对冰天雪地,表达一种高昂豪迈的情怀。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上片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两句点出四季的变化,春去春又来。后二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悬崖”表明环境如此险峻,“百丈冰”显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开放,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豪迈精神。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毛泽东托梅寄志,表现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里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而当蓬蓬勃勃的春天到来之时,它却不占有春天,悄然离枝,隐于绿荫,只留下青青梅子。诗人常常借此表达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下片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前两句写梅花不和百花争占春天,只是为了报告春天的消息,后二句是说春临大地,人间充满了温暖,迎来了山花烂漫。而此时,原来一枝独秀的梅花却没有丝毫的妒意,欣慰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李允,江苏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