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的六模块教学反思
杂志文章正文
我的六模块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一.对教学中成功之处的反思

李炳亭在课改答问时说:课改表面上看是改课堂结构,是少讲多学,实质上是改变教学关系,也就是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下,重构新的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所以说还是教育教学思想的问题。在“六模块”中我觉得自己可以说是改变了“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这样的一个弊病。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如在自主预习的交流展示这一模块中,我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能与的积极性,我要求学生把预习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比较懒,小组长让谁上谁都不愿意上去写,没办法,只有小组长一个人打天下,小组长成了光杆司令。一次是这样,两次还是这样。有的小组长就向我打报告了。我想这不是还是没办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吗?于是我让告诉学生,我们实行小组加分制,凡是上黑板的小组一个加2分。我发现学生展示的积极性高了,但是都是较好的学生上黑板展示,上黑板讲。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中还是不动,这样还是不行。于是我告诉学生,上黑板的学生要换,不能总是那几个学生,否则倒扣分。这样一来小组长开始和我报怨他们组的学生不好,要求我给换人。我告诉组长成立小组的真正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健康成长。如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小组都不要,他们在班集体感到有压力,就不能快乐地学习,那就失去了小组活动的意义。一棵树难以长成茂密的森林;一朵花难以开成绚丽的花园;一个人的进步不是进步,只有班里的每一个人都进步了才是真正的进步。小组长要帮助组里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小组才能进步,整个班级的成绩才能有所提高。组长的思想改变了,带头的作用发挥得也越来越好了。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学生们不能积极地发言。我把上课发言也纳入到加分制,学生们可高兴了,在组里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大家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给自己小组加分,展示的时候争先恐后,这大大地改变了寂寞的课堂气氛。有时候碰到一个问题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了,我好不高兴啊!我承诺加分制到一月是要汇总的,要有奖励的,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给挫伤了。到期中考试时我们还要比赛小组的成绩,看哪一个小组的平均分最高。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我的的追求境界,我相信学生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

二.对教学中失误的反思

“六模块”中精讲点拨模块要求教师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练,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不放心学生,点拨的范围太宽,我总是想要是我不讲学生怎么会知道;要是我不讲学生的习题怎么做;要是我不强调学生就不知道是重点;要是……我对学生处处不放心,处处干预,导致学生总是喜欢看参考书,好像不看参考书他们也不放心,熄灭了他们创造性的火花。对此我也很懊恼,但我相信,我以后会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顺利进行,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三.对教学中疑点进行反思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中指出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在课堂是动态的和不断生成的这一方面我觉得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生浅尝辄止,再加上我自己对这一方面理解也不是很好,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所以总感觉在生成这一方面做得不行。学生互动探究的效果究竟如何?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是由生成而得到的东西究竟有多少?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带着这些问题我听了好多公开课,课上给我的感觉是动态生成的东西不是很明显;课后和这些授课老师交流,得到的答案也并不是激动人心,反而让我更加地迷惘了。所以说这些都是我需要继续探索实践的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一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我希望能我把我的反思进行到底,最终能使我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

崔爱华,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