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学困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探究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学困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它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的平台。

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看,学习幸福感主要是学生课堂上的愉悦感,不仅是表层的轻松愉快的上课,更是对知识、能力、情感形成过程的一种深层次体验;是情感在课堂上的一个来回攀升的过程;是学有所思、有所获得的自我认同;是成功自信不断积累的成长动力源泉。多年的教学中,我观察发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幸福感指数极低。基于全市中小学试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背景,我在教改中寻找科学有效途径,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好学、乐学”的健康心态、学习的愉悦感、幸福感方面的培养做一些研究。探究如下:

一.培养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知识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1、学习目的模糊,缺乏动力,自觉性不强。2、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养成预习和当天完成作业的习惯,解题粗心等。3、性格内向,缺少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4、学习毅力薄弱,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心,难于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在课改中我认为主要的对策有:加强理想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克服困难。加强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去除不良习惯。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交流展示”模块是催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在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是展示的真正主角。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教学让我明白:每次交流展示都会成为提升学生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的媒体,在这种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学习,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必然的。

二.抓住新教学模式试行这一契机,让初中语文学困生从“被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提升他们语文学习的愉悦感、幸福感

我市正在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基本理念是:确立“学生主体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新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自学,学生与学生之间既主动学习,又互相促进,真正做到“学学相长”。其中“交流展示”模块是六个模块中最精彩的部分。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疑难探究的成果在全班面前展示,这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提供了机会,增大了学困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他们语文学习的愉悦感、幸福感。“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准备了“幸福列车”,让教育的幸福伴随学生的一生。

三.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困生的各种能力,让教育的幸福伴随他们的学习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科学分析提升学困生幸福感这一做法对教学功能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探索适应“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倾注爱心,精心呵护学困生,增强教师亲和力。尊重学困生人格,关爱学困生,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与幸福感,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多一点欣赏,少一点责备,引导他们在成功与失败中吸取智慧,不断努力。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学习方式,提高学困生的文化水平和各种能力,提升主观幸福感。

提升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快乐,并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程。当然语文老师更是责无旁贷。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应加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武银华,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