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语文课堂展现诗意的美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语文课堂展现诗意的美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语文课本大多为几经筛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优美。每篇文章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窗口。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这一美的窗口,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在课堂上凸现诗意的美丽!

一.赏文会意,感知绚丽多姿的自然之美

语文教材中不乏赞美自然风光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在共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遨游广袤的太空,欣赏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深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荷花》那如诗如画、情趣逗人的场景;《拉萨的天空》中的“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美文,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摄下美的画面,并激发其爱美的热情,那终将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遗憾。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力指导学生读文、激情、入境、感美。

二.指导诵读,感受吟诵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颂读为“美读”,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吟诵的时候,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

三.分析形象,引导学生理解美感,情感是关键

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

四.由表及里,欣赏韵味无穷的人文之美

小学语文课堂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将承载、建构的文化精神镌刻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从而形成人文与情感的共鸣、个性与灵感的共鸣,进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性之美。故在教学中,教者必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它们。

五.美读引导,体悟文本的语言之美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出还他个委婉。”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文章先悟其情,心领其旨,先发其声,给学生以先声夺人之感。这样,学生才能因模仿而得其义,因细读而知其境。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文章的品评。语言之美,是一篇美文的精华所在,不可以不用心地品味。品味语言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在揣摩词句的妙趣中,不仅可以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获得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还可以在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推敲、咀嚼、鉴赏中获得美感与语感。品味语言的过程,是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规范学生语言表达、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

六.妙用媒体,体会形象美

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各种媒体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器官,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语文课堂作为审美、赏美、创造美的窗口,从文中获得美的感受、美的熏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展现诗意的美丽吧!

朱靖,教师,现居山东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