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你的语文课堂动起来
杂志文章正文
让你的语文课堂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你的语文课堂因此也“动”起来呢?在多年从事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下面几点学习经验。

一.转变你的角色,使你成为课堂的“多面体”

新课改的主要方向是,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变为师生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为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由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走下高高的三尺讲台,走到学生当中来,与他们共同学习。这样才能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把握学科性质特点,使你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

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读”起来。教师自己读起来,学生更要读起来。语言文字的内涵,思想情感的意蕴,往往需要认认真真地读,才能领悟得更透彻。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满堂灌”,语文课堂一定是死气沉沉,学生也会昏昏欲睡。我在教李白的《将进酒》时,就注重了课堂朗读,由我的范读、领读到学生的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让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体会、领悟。而对于诗的主旨和艺术鉴赏,则在朗读的基础上稍作点拨,便一触即通。而在教外国小说雨果的《炮兽》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法,尤其是里面有一段激情洋溢的将军的朗诵词,我就作为重点来读,采用各种朗读方法。尤其是竞赛法的采用(指名同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更激起了同学们的朗读热情。直到下课了,他们还不肯停下来,就在我跨出教室的那一刻,高二理(2)班有一个叫刘子锐的男生说:“老师,能让我再当回将军吗?“能,当然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真实逼真地再现了将军的那段讲话,也圆了他一个小小的将军梦。同学们则以更热烈的掌声回报他。无疑,这掌声会激励着他,让他以更浓厚的兴趣学习朗读,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应该采取不同的读法。只有让我们的课堂“读”起来,学生才会有激情和活力,校园也才会有蓬勃的朝气。

其次,语文学科的性质还决定学习语文要注重写作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有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两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将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同课堂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完高尔基的《丹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口头作文训练:假如你是丹柯,在暴风雨的夜晚,你要领着你的族人走出那片沼泽地,设想你会遇到怎样的境况?这一问题的设计,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一个个绞尽脑汁,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相互交流,最后梳理好思路后,登台把想象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让大家共同分享。高二理(2)班的张伟同学想象丰富,具有魔幻色彩,又能与文章情节环环相扣。因此,他博得了同学们由衷的喝彩与赞赏。这样,整个语文课堂,同学们都动了起来,从想象到交流到最后的评议,师生都动了起来,眼、口、耳、手、脑也都动了起来。达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学生主动探索、接受知识的目标。

最后,对于作文课堂教学,我也力求让学生“动”起来。由学生自己搜索提供写作题目,大家商议定夺;学生收集提供相应的写作素材,大家共同分享;学生自己审题﹑立意﹑安排结构,大家共同评析;优秀习作,大家共同欣赏,取长补短。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点评﹑补充。这样,就把课堂的“评判权”、“欣赏权”、“借鉴权”全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头疼的作文课,也竟然“灵动”“活泼”起来。

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你的课堂充满竞争与挑战

90后的高中生,性格活泼开朗,富有新奇性和探索性,爱叛逆,也爱表现,更爱挑战。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我总是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活动。比如:“情景表演”、“辩论赛”、“一分钟短评”等。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对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你是持称赞态度还是反对态度,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都力图用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而在学习选修课新闻写作时,多方面搜集新闻素材,开展一分钟评议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灵动的课堂上愉快地接受知识﹑快乐地成长。

总之,要想让你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习。这样,你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地“动”起来。

张晓莉,教师,现居甘肃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