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2012高三考后反思
杂志文章正文
2012高三考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2012年高考尘埃已定,终于静下心来认真地把高考题看了一遍,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比较稳定,所有的题型我们都带着学生反复练习过,答题技巧和方法也都强化训练过。应该说我们在复习备考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纵观新课改以来的教学备考,其中有得也有失,有经验也有教训。反复思索之后,总结如下:

第一方面——我所认为的经验:

1.积极参加培训,有助于把握方向,拓宽视野

如年初到北京参加培训,北京特级教师王大绩对试卷的分析评价特别到位,尤其是他的次要信息剥离法,让我们初识新课标试题的高三老师对试卷试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考试不就是一系列次要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吗,只要能把这些无效或次要信息剥离出去,留下的主要信息就是你要找的答案。这当然是大方向的把握,具体到答题方面,一模之后的新华区培训时,42中一位老师对大阅读的探究题答题模式做了精准的规范:先提观点,再列材料,之后有论证过程,每则材料都要点题,最后还有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当然无论观点还是材料都是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这一方法很实用,很简洁,并且特别容易操作。我们加工提炼后告诉学生:探究题相当于写一小篇限定观点和材料的议论文,就是这样简单。

2.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引导学生作文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作文,去年从“诚信”到“中国崛起”,无不围绕社会时政热点,价值导向而设,所以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播报的有关道德价值导向作用的素材,如: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女孩刁娜、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通过多媒体播放、印发资料、张贴报纸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详细了解,并概括运用到作文中。即使到了六月初,我们利用全校师生向需要换肾的初三学生周伟捐款的机会,引导学生要奉献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以为这样的引导,学生既把握了作文的方向积累了作文的素材,又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既作文又做人,真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方面——我所认为的教训:

1.高考方向不明确,无谓的浪费时间

从高一到高三,省市都不能给出明确的备考方向,甚至不提供参考意见,尤其是在选修课的选课上,我们简直就是在黑夜中摸索前行,我们四处打探兄弟学校的选课情况,得知除都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外,其他选课五花八门,根本无从参考。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高二上学期安排了和兄弟学校相同的课: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高二下学期我们盲人摸象般选了《语言文字运用》和《中国小说鉴赏》两本书,硬着头皮带学生学完,感觉收效寥寥。说实话,下学期的课从实用角度来说,对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方面的益处都不大,尤其对高考生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语言文字运用》一书,只有修辞和语病与高考合拍,而其中所选篇目陈旧,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所以学生想说爱它(《中国小说鉴赏》)真的不容易。并且小说在高考题中是以选考题形式出现,是我们不提倡做的。

现在想想,我们其实可以压缩其他选修课课时,增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课时,夯扎实诗歌艺术手法的概念,期间可穿插学习《人物传记》,因为现代文和诗歌的艺术手法是相通的。

复习备考无考纲指导,其它题还好说,照葫芦画瓢就是了,可是背诵篇目不明确,连盲人摸象也做不到了,我们只能要求学生把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所有篇目都背熟、默写正确。而课本上没有明确背诵要求的却出现在考纲里,比如《师说》,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师生都很被动,我们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我以为,每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应该人手一本,无论高一还是高二、高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章可循,目的性和方向性才更明确。

2.针对高考提前布阵

从高二下学期选修课入手,针对高考选考文学类和实用类文章的情况,应适当选取部分经典小说、散文、人物传记、新闻访谈等篇目学习讲解,主要针对高考题型设题,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规范作答。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能力。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在复习考试过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文章能读懂,但不会提炼概括,层次划分不清,答题区间找不全遗漏要点,题干不能审读明白。

高三学生已离我们远去,高三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我们总结昨天,是为了踏实的过好今天,更是为了迎接美好的明天。愿后来者能够踏着我们摸索的道路前行而少走一些弯路。

王丽格,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