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充满魅力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探索与实践,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枯燥为神奇,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受到美的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第一、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人性美。课本上写人的文章很多,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同阶层的典型,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闰土的落后愚昧,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贝多芬的执着顽强,鲁滨孙的积极乐观……这些人物无不以他们的鲜明性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撼,让人领悟人格的魅力,使人得到美的愉悦。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正面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得到美感,也要教会学生从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美。因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于反衬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第二、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自然美。优秀的文学家以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意境。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清新淡雅的月色荷香,真是此景只有天上有,读完如见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画,如闻一曲幽远雅韵,久久满屋生香。这样的文章,只有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课文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第三、让学生在课文中发现音韵美。文学在使用语言时,一般都讲究发音悦耳,即要求语音的韵律和谐,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只要诵读一下《离骚》《蜀道难》《琵琶行》以及《再别康桥》等优秀诗篇,便能体会到这一点。文学还有一种“内在的韵律”,那就是情绪的自然流动。文学语言的音韵美,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诵读,在琅琅书声中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

二.引导学生体会美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蕴涵着情感美、语言美、艺术美等,可以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第一、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背影》也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家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从而避恶从善,去伪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净化,进而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课文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有亲情,也有爱国情、思乡情等,对于这些美的情感,教师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

第二、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

语文教学就是体会、领悟语言美。作品中美的语言能让人精神愉悦。比如同是写“莲”就有南朝乐府民歌中歌唱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乡情爱情;周敦颐咏叹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朱自清描绘的似“亭亭的舞女的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优美。再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壮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等。大量美文所蕴含的审美信息,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三.引导学生拓展美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的确如此。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随即而来便是如何通过想象与联想,把感知理解的连缀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并自然地拓展美。比如,《驿路梨花》一文中,曾几次提到梨花姑娘,而梨花姑娘却始终没有出现,这样就有必要启发引导学生先找出间接描写梨花姑娘的语句,然后通过自己的联想,推断出为人民服务建造茅屋究竟是谁。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来进行拓展。如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洁白的梨花”,学生通过讨论并凭借想象,能深刻体验文中主人公那纯洁美好的心灵,从而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这样就能很好地拓展审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总之,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像清风、像春雨,去吹拂、滋润、涤荡污浊的心灵、荒陌的心田,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

孙一龙,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