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发掘课文美的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杂志文章正文
发掘课文美的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有美的因素吗?有位语文大师说得好:“语文教材是美的金矿。”那么语文美的因素又在哪?大雕塑家罗丹又告诉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阅读课本。那么,我们又如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对文章词句等表层具象的审美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的特定心境,帮助学生深入发掘课文中内在美的因素,揭示作者通过描写形象美或生活美等各种客观美所表现的深层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能得到美的品德修养,领悟到这种美所蕴含的高尚情趣。

一、充分发掘课文中的人格美,让学生在人物的审美中品德得到修养。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这里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因为人的任何美都必须有它的感性形式,这就是说美离不开形象,没有形象,美就不存在了。阅读语文课本,领悟文学作品中的人格美,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心理体味出来,在这些体味的过程中,品德得到修养。所以我充分发掘课文中人物的人格美来感染学生。如《最后一课》,我引导学生品味韩麦尔先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同学们个个都被韩麦尔先生的内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枣核》一课,通过对一位美籍华人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等一系列出乎常态的行为等的讨论,同学们体味到了美籍华人的一颗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从而激起他们弘扬中华炎黄子孙这种永远不变的爱国精神的坚定决心。通过对《窗》中靠窗户与不靠窗户两个病人的行为、心理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了人要克服个人自私、狭窄之心,学习心胸宽广、关爱他人的品质,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充分发掘课文中的生活美,让学生在事物的审美中情趣得到感染。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认知、欣赏和美感作用。如小说《社戏》,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图画:一是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缘由,二是钓虾、放牛、游戏的快乐乡间生活,三是看社戏前大家为“我”能看上社戏而想方设法的情形,四是在月色之下夜航去看社戏的情景,五是赵庄看社戏买吃的情形,六是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吃豆的快乐场景,七是六一公公送豆给我,并夸我的情形。通过朗读语段——想象其意境——感受其生活——畅谈自己的童年生活等,同学们体会到了海边农村的生活之美:不仅自然美,而且人性美、情感美。更感到现在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欲望。再如《端午日》,通过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交流等,同学们眼前再现出一幅幅湘西端午习俗图:画王字、蘸雄黄酒的情景,赛龙舟,捉鸭子时鼓声、锣声、呐喊声等热烈非凡的场面。还联想到了挂艾蒲,系香袋等端午习俗,感受到湘西人们端午日军民同乐的祥和生活。同时同学们还体会到,不仅赛龙舟的时候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今天的生活中、学习中,也要发扬这种精神。

三、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意境美,让学生在艺术的审美中品味得到提高。语文文本中优美的意境,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意和境的关系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表现为情景交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意境美,让学生体会作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笔力”与“心力”,使学生在艺术的审美中品味得到提高。如学习周敦颐《爱莲说》,我引导学生在体会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生长环境”等特点中感受作者借莲来赞美人的那种“出于污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在体会刘禹锡《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环境的幽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往的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情趣中感到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在体会《岳阳楼记》中洞庭湖之盛景中感受范仲淹那种心忧天下,情系人民的伟大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蕴藏着美的因素,只要我们牢记新课程中提出的审美要求,强化审美教学意识,不断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营造出浓烈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点燃学生审美艺术的火花,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沈春芬,教师,现居江苏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