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精致课堂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杂志文章正文
精致课堂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3        返回列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该透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合理地设计和精心组织教材的全部内容,追求精致课堂,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一.精心地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对文本精心地阅读,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阅读中的疑难点,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二.精练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练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艺术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即教师通过凝练精当的讲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来激扬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智慧,将学生带入语言学习的殿堂。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能有效避免教师课堂话语的随意性、零散性,使之更简洁精练,并充满一种灵动的美。

1、导语创设情境。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扣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它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授《云南的歌会》时,上课前通过视频播放云南的风土人情,配以优美的乐曲。唯美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立即进入特定的情境。教师再通过这段话导入:“云南,是一个让人一听就怦然心动的名字,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现在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云南绮丽的风光和率真淳朴的人民,耳旁响起的是云南民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看到这些,相信同学们一定希望更多的了解云南,那么,就随老师一起走入《云南的歌会》吧!”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2、评价诚挚精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极为重要。课堂中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做到心诚意切。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的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结语画龙点睛。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而好的课堂结束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使学生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如在教学《海燕》一文时,我是这样结束的。“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愿同学们是暴风雨中的海燕,能直面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像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坚强!”同学们在对海燕的形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教师以慷慨激昂的陈词作结,就会更加激发同学们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勇气和力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精巧地提问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或几个好问题,这几个问题即教学主问题。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指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主问题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同时,它还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授《云南的歌会》一文,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文章中描绘了哪几个场合中唱歌的场面?②这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有什么特点?③三个场面描写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不同?④作者想借此文表达什么主题?这样让学生先感受体验后分析探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探究文章主旨。

精致是一种艺术,精致是一种境界,让我们一同踏上追求语文精致课堂的教学之路吧。

李亚奇,教师,现居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