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亲近文本,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率
杂志文章正文
亲近文本,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阅读课不好上,名著阅读课尤其难上,很多语文老师如是说。这就是当今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现状。高考试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偏,命题者与老师学生们玩着看不懂的游戏,几十万学生在高考的门槛前迷茫了自己,中考羞答答的牵着高考的手往前走,高考的指挥棒越舞越长,应试教育似乎也掀起羞答答的盖头理直气壮了起来。名著阅读教学成了中学语文的“阿喀琉斯之踵”,我们的学生越发处于文学修养的营养不良和饥饿状态。

一百二十卷的《红楼梦》,不少理科生大多只读过两个半回,一是“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一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还有就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欧也妮·葛朗台》学生也只读过片段;考查《水浒传》时考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智取生辰纲”的片段时答题正确率倒是异乎寻常的高,原因很简单:这些是课文,大大小小的考试都要考到。其他的名著篇章怎么处理呢?老师和学生围着考试转,本来有趣的文章,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毫无趣味。名著阅读教学也开始演绎题海战术,越做越多的题目取代了文本阅读,老师和学生们无休无止地进行训练。

于是我们的学生开始谈“名著”色变,丰富多彩的人物精彩的情节在他们眼中沦为一个又一个的考点,成为紧箍咒深深地套在脑门上,试问:老鼠怎会爱上猫?

叛逆的韩寒曾经直言自己上学的时候根本不听老师讲课,多半时间是在阅读课外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说:“回忆学习的过程,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是试卷故意刁难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还是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不再浪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又不和现实的教学产生矛盾冲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今年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中,学校安排了重读课程标准的专项学习,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关注到了这样的条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学现状告诉我们:只有抓住文本阅读,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才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名著阅读,鼓励学生运用名著的构思进行习作

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写作,无疑可以给学生一个高的平台,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意境的创设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学生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得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计谋的启示;从《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从《红楼梦》中得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压抑这一启示;读《老人与海》,我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要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尽管失败,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读《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让人领悟到:“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等美学主题。学生一旦模仿名著的思维进行写作,就会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

二.在教学中,不妨借鉴鲁迅的《故事新编》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名著部分章节的仿写或者整体缩写也是检查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效果的一个手段。若仅仅笼统地要求学生阅读,不采取相应的控制评价系统,就等于放任自流。适当的仿写和缩写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开放性的创作思维,这不仅使学生视野开阔,更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想当年,张爱玲的《摩登红楼》让多少女子再捧《红楼梦》,一篇《赤兔之死》让千万语文教师和学生饱含激情地重读《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拓展延伸?

三.鼓励个性化解读,让学生敢想敢写

老师的阅读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近几年新课程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变化告诉我们,了解掌握名著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并对其个性化点评已经成为趋势。高度的人文性和现实性的融合是所有名著的一个共性特点,中考命题对此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由于中学生知识结构和阅读数量的限制,他们在对人文特质内涵的把握上,除了照本宣科进行一些生硬的复述外,尚不能把名著中所渗透的作者的人文思想很好地表述出来,只能是一种“生吞活剥”。这时候触类旁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具体来说就是找一些让与名著相关的篇目让学生拓展阅读。例如指导阅读《三国演义》时,我给学生找来了《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部分和《三国志》等相关作品,以研究性学习的视野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三国,既增加了阅读的厚度,也使学生能站在历史的本源用较为客观的方法去分析看待历史人物,并赋予其现代的影响意义。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文本阅读为契机,不断地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优化阅读教学资源,鼓励学生钻研文本,多阅读,多思考,学以致用。

吴瑞华,教师,现居浙江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