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杂志文章正文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理想的课堂活动犹如学习生命之展开,智慧之博弈。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唤醒学生拥有智慧的心灵。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活动焕发出学生的激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原始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学习新课时,首先尊重每一个生命对文本的原始解读和质疑,

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在教授《祝福》时,在学生预习完文本之后,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做了统计,如下:

(一)关于主题

1、为什么以“祝福”为题?题目与小说内容有何关系?2、小说的主旨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作者想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什么?

(二)关于祥林嫂

1、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谁是杀死祥林嫂的真正的凶手?2、祥林嫂为什么要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3、祥林嫂为什么在婚礼上开始强烈反抗,后来又顺从了?

(三)关于“我”

1、“我”是一个什么人?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冷漠麻木?2、最后一段“我在这繁响……以无限的祝福”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关于其他人物

1、四叔说:“可恶!然而……”省略了什么?怎么理解其含义?2、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大家对她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五)其他方面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2、第一段写了《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有何用意?3、小说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以上是学生对《祝福》原始阅读的质疑,提出的问题表现了学生的对文本的原始解读,大部分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如“为什么以‘祝福’为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对问题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在语文课堂的鉴赏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彰显学生的个性解读,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有效的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学生表达时文辞的优美,学生展现自我时的自信、自豪,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无不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才思。

在《长亭送别》课堂活动中,分小组讨论鉴赏《长亭送别》【滚绣球】,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展示:“莺莺想用柳丝系住张生的马,是不想分别;想用树梢挂住夕阳,是想留住时间,表现了她不忍与张生分离的留恋之情。柳丝、树梢都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感情动作,这时学生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作品中了。

学生在鉴赏《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句。说:“在这句中写到了‘酒’,古人往往借酒浇愁,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写道‘晓风’,‘晓风’是早晨的风,很凉,来体现诗人的感情也是悲凉的。

可见学生已能引经据典,做出较深入的分析。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在讨论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在语文课堂的学法指导活动中,“学习一篇,积累一法”,打造高效的课堂活动。

我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抓住“套子”来组织教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课堂活动均是围绕“套子”展开,因此学生认识到:“套子”就是解读这篇小说的“把手”。我因势利导,在活动总结时告诉学生:鉴赏小说应该抓住小说的“把手”进行阅读。布置课外作业:“想一想,阅读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抓住小说的什么做‘把手’?

四.在语文课堂的写作活动中,我手写我心,提升对文本深入的解读。

我在教授《长亭送别》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时,要求改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将其改写成优美的写景散文。

学生当堂改写的:“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菊花的落蕊飘飘洒洒坠满了一地,西风呼啸着掠过这片萧条的树林,耳边传来的是那一群南飞的大雁的哀鸣。百草憔悴,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这片树林显得迷蒙,是那离人不舍的眼泪,模糊了她的视线。”

语文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辩,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使学生的生命充满活力、充满才思,在语文课堂活动中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吴素梅,教师,现居山东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