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吴再勇

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精心预设,而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开放性的空间,动态性氛围,因而课前预设不管多充分,也难以估测到一些小插曲,小“意外”。对于这些预设之外的“意外”,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相机诱导,这就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机智。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让课堂绽放光彩,焕发生命活力,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动态资源,动态生成。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抓住生成资源,如何实现动态生成。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一.适机变动教学环节,精彩生成

“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是动态发展过程中,这就意味着教学不能太过程式化,不能完全照搬预设来组织各教学环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问,学生需给出怎样的结果与答案;如何过渡知识,展开课堂小结,甚至每个教学细节均根据预设而展开,则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制约学生能动性的发展,掩盖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则会变得沉闷不堪。另外,由新课标来看,注重动态生成性课堂,提倡个性化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太过循规蹈矩,而需要结合课堂具体实际,适机调整教学环节,如此才可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动态教学,实现生成教学。

如某年冬天,某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窗外下起了大雪,鹅毛般的雪花轻舞飞扬。见此,学生兴奋极了,都望向窗外,本来安静的语文课堂开始躁动不安,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此时,教师若继续完全按着原有计划开展教学,成效不大。于是,该教师相机变更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站到窗户边认真观察雪景,背诵关于咏雪的或者含有“雪”字的诗词,比比谁记的最多。于是学生踊跃参与,朗诵了不少咏雪诗歌。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围绕“雪”的话题,写下自己的体验,于是学生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习作。可见,抓住动态生成资源,相机教学,则可打造精彩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所在,他们的质疑、独特想法等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倾听同学们的观点与想法,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动态生成资源,抓住教育契机。这就要求教师打破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正确对待课堂上的“意外”,根据具体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流程,演绎精彩课堂。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通过自主预习,学生会提出各种疑问,有些问题具有探究意义,比如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文中,作者穿插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呢?引入这一故事有何作用呢?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而得出的,对理解课文内容与深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机变动原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深入了解文本,深化认知。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理解,统一思想与认识。再如学习八年级下册《陋室铭》时,有的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了质疑,提出问题:课题是“陋室铭”,那么它究竟“陋”,还是“不陋”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辩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流程。

另外,教师还需要相机升降预设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前自己的预测,并非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依照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进展情况等来适当调整,相机升降预设目标,以缩减实际目标与预期目标的距离,也是促进学生动态发展。此外,还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适当变动学习方式。如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设计多样化、梯度性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具体实际,适机调整教学环节,这样才可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敢于打破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正确对待课堂上的“意外”,加强动态生成,从而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吴再勇,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