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论作文之缓
杂志文章正文
论作文之缓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0        返回列表

张彦斌

高中作文和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意义的写作没有时间、字数的限制也无主旨、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高中作文是有主旨、内容的要求和时间、字数等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局限性。在短时间内,在各方面的限制要求下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在高中阶段,学生课业繁重,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有提高作文水平的强烈渴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不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构思作文,老师也不愿将更多的课堂留给学生作文,所以作文教学往往草草收场,浅尝辄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戒急戒躁,心态平和,缓缓图之。以下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审题之缓

审题是作文第一步,亦为最关键的一步。审题是为确立主旨,主旨为文章灵魂,直接决定文章优劣。很多学生因为时间关系,往往不认真、细致、深入地审题,简析题意后便草草动笔,这样往往导致作文主旨平淡、偏颇、甚至离题。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更细、更广、更深地审题。教师在讲解一些审题的基本常识、方法和一些注意的问题后,可让学生交流讨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各自依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换,各自就有两种思想。”并且思想与思想交流碰撞,会产生更多的思想。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深入思考,各自立意,这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立意就会汇总起来,供学生参考。这样,既可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树立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深度审题立意的意识。一节课,学生可能连一个字都未写出,却为写好作文起了个好头。

二.构思之缓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构思,不列提纲,盲目下笔。平时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列出提纲,但发现学生并不愿意这样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意识不到列提纲的重要性。平时要求尚且如此,更何况考试时时间紧迫。写作前不认真构思,匆忙下笔,往往导致半中阻塞,写不下去,或转移话题,头重脚轻等情况。因此,作文之前,教师要勒紧学生,让其充分构思,列出提纲。构思列提纲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可专门设计一些课时,在课堂上帮助、指导学生,不急不躁打好坚实基础。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构思列提纲的重要性,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在训练中逐步提高构思列提纲的能力、速度。

三.写作之缓

更多的时候,教师将作文布置在课外,学生或因作业多,或因懒惰,临交作业时,才赶着完成任务,这样既起不到训练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滋生学生腻烦心理。教师要面对这种现状,给学生留下时间,在课堂上督促训练。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内容可写,语言平淡,缺乏艺术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在内容,语言表述,艺术手法的应用,结构安排等方面当面辅导。学生一句一句往下写,老师及时辅导。写得好的同学在班内朗读,既可激发其进一步写作的兴趣,又可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而对一些典型问题也可及时指出,及时更正。有些学生无话可说,老师也可帮助引导。在充足的时间里,在平和的心态下,在同学们的相互促进中,在教师的呵护指导下,学生写作就可转消极为积极。一节课学生也许只写几行,但也不可急躁,要知道“欲速则不达”,只要学生养成平和的心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走过艰难,学生就可自觉作文了。

四.赏评之缓

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就一篇作文,在老师看来也许拙劣,但对学生来说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中最好的一只。作文和其他作业不一样,更凝着学生的情感、思想,因此老师要认真批阅,不可草草了之。如果教师阅之草草,学生则写之草草,提升作文水平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挤出更多的时间批阅作文,也可让学生互评,或不同班级学生之间互评,并认真写上评语。批阅可以是多种形式。作文批阅后,一定要上好作文赏评课。因为一节课只能赏评10本以内的作文,为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管优劣,随意抽取学生作文赏评,优者,学习、借鉴、激发、促进。劣者,找出缺点,引以为戒。为了使赏评有针对性,教师可有准备地“作弊”抽取。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知识、思维、方法等,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起步阶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扎实做好每个环节,并精心指导,精心点评,消除学生焦躁、腻烦心态,让学生喜欢作文,轻松作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教师不可急躁,要缓缓图之。走过“瓶颈”,就是万花筒,作文就可起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

张彦斌,教师,现居甘肃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