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文学作品中的反常手法
杂志文章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反常手法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常”,指常情、常理,就是读者心目中所习惯之情,熟悉之理。“反常”,就是作者置读者心目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顾,反其道而行之。这种看似逆反人情,悖于事理,但却合道,就是反常的手法。

诗词是“文学骄子”,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都在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为遭罪贬谪岭南的罪人,宋之问偷偷逃回家乡。但是越是接近家乡,久居岭外的他却一反常态,本应“情更切”,反而“情更怯”;本应“急于问”,反而“不敢问”。这种心态是其真实心情的写照。宋之问既思念家人却又担心家人的命运。他离家越近,越是惶恐不安,突然闯进家门,或许能够饱享喜悦,又或许有新的不幸降临,生怕乡人再触动已经很紧张的心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细腻地表现了久客复归者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反常心理,激起了多少漂零在外思乡念亲的游子感情的共鸣。

《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是李白放还以后所作。写于天宝十一载,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从而引出一番豪言壮语:即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和“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诗人不过是被客人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觉得很是反常,那么为何李白此时会反客为主呢?一是李白快人快语,二是李白与元丹丘是不拘形迹的知交,三是已喝到酒酣之际,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让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合乎诗人个性,亦合乎人之常情。

小说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也经常使用反常手法。语文教材《黛玉之死》,黛玉得知自己爱情理想彻底破灭病倒时,她对贾母的劝慰,只报之以“微微一笑”。当她“病日重一日”,紫鹃等在旁苦劝时,她仅“微微一笑,也不答言”,她还带着“笑”焚稿断痴情。一直到临终前,得知宝玉和宝钗完婚的消息后,她不但没有流泪,而是以相反的“含着微笑”的感情轻声呼着:“宝玉,宝玉,你好……”而悄然逝去。林黛玉临终前反常的“笑”,是带泪的笑,是一种极度悲哀的反常表现。这是任何号淘大哭都无法代替的强烈悲痛的渲泄。它象铁钩虎爪似的揪人心肠,摄人魂魄。作者在这里以“喜”的情态写出了“悲”的本质,取得了富有魅力的艺术效果。

与此相反,《红楼梦》中,反常手法还常用于与“笑”相对立的“哭”的描写。象第18回,写贾妃奉皇恩回府省亲,这在当时本是一桩至荣至耀的天大喜事。按照常理,祖孙母女,一家骨肉,久别重逢,该是何等热闹的场面。可是,作者却一反常态,写道:“贾妃满眼垂泪”,“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但说不出,只是呜咽对泣而已”——按常规常理应出现欢天喜地、笑语不断的欢聚喜剧,却变成凄凄惨惨切切的生离死别的哭诉悲剧,此情此景,令人回味无穷,它暗示了身为贵妃长期在高级牢笼——皇宫中生活的难言哀怨与封建王朝“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的险恶处境。这种笔法,看似反常,实际上却是至情至理之文。这正是喜极涕零、以悲写喜的反常表现手法运用的结果。

林黛玉的“长歌当哭”,贾元春的“喜极涕零”的情态描写只不过是反常描写的一种形式,作家还往往通过刻画人物的反常行为塑造人物,揭示主旨。如《守财奴》中,守财奴葛朗台蛮横而又贪婪地想抢夺女儿金子做的梳妆匣,气得女儿要跟他拼命,太太气得晕死过去,守财奴态度马上变了,“箍桶匠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然后搂着太太,拥抱太太,在她耳边说着情话,弄得“葛朗台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我们读者也是莫名其妙。其实,守财奴反常行为的背后,真正的目的在于“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理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乍一看,葛朗台的行为多么古怪,多么反常!唯其如此,这个极端贪婪,极端自私的拜金主义者给人的印象才格外深刻,小说从而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在小说中,有时还通过反常的情态装饰揭示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心理。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人物古怪的装束,正是其思想套子的外在表现,这是一个在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害怕变革、因循守旧的套中人形象。

 

蔡小萍,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