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形势下的古典诗歌教学鉴赏
杂志文章正文
新形势下的古典诗歌教学鉴赏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中语文试题中名句的背诵、诗歌赏析每年都有,而且分值逐年增加。赏析题的形式由以前的单纯的选择题变为了近几年的简答题,如诗歌赏析《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可以出这样两个题目是:(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里是别具一格的。其难度比以前单纯的选择题要大得多,而且从长远来看,现在的高考中的诗歌赏析题都是来源于课外,相信我们未来几年的诗歌赏析题必然会是这种趋势。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古典诗歌教学要更新观念,要把教材作为范例,要以方法为核心,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解读、鉴赏能力,以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求。

那么在教育新形式下,古典诗歌又能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一堂好的古典诗歌的教学应至少要完成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准确朗读,反复吟诵

诗歌本身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教师可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时正确把握古诗蕴含的感情,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地吟诵,或带读或集体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产生共鸣,让作者的感情涌进学生的心田。这样既使学生获得美感,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记住一些诗歌中的名句,又可应对高考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

二.知人论世,讲清背景

古诗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上升到对古诗的理性领悟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样可以加深理解的深刻性。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的《十一月风雨大作》时,如果我们能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身世经历,我们就不难理解“僵卧孤村不自哀”和“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那种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了。

三.感知意境,把握主旨

学生在大量的诵读的基础上,以及联系到诗人的时代背景,教者在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进行联想和想象,通过诗中描绘的意象,体验诗中的主体与客体,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合的。例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诗人开篇从时间到空间上罗列了九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这九种意象的组合,画出了一幅凄凉、悲怆的秋郊晚景图,然后又在“夕阳西下”的大背景之下,用“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来点明全诗的主旨,表达了游子浓郁的悲秋思乡之情。在教学的时候,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融入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情怀,这样就能在整体感知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正确地概括出诗歌的主旨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赏析名句,品言外意

现在的高考中名句的背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形式也不断出新,也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背诵,名句的赏析也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每首诗歌中,并不可能句句都是精品,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出眼光”正确的拈出其中的名句,从不同的方面作审美的透视和赏析。如前面提到的谈谈对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哲理的理解。这一句实际上是说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又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这一句则尽显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而进入无我之境的心态。如果不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又怎能得出这样的意思来呢。

诗歌非常讲究含蓄精练,“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的感情有时不好直接表露,多用“比兴”的手法,因此我们在读古典诗歌的时候,不要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理解,而更多的要去品析诗歌背后隐含的更深层的含义,也就是品言外之意。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作者用“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展现了月夜江上朦胧的美景,但作者是否只是来写江上的美景吗,只要我们联系背景,便可以体会到作者实际上是在讽刺上层社会的荒淫逸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看是在责备商女,其实不是,当然也不是在责备陈后主。作者生于晚唐,眼见唐朝政治腐败,心中产生无限的感慨,因此诗人实际上借商女表达了对晚唐处境的一种担忧。诗中有时候的这种“借古讽今”的言外之意必须值得我们去好好品析。

以上谈了诗歌教学方面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当然诗歌教学的环节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学生能够联系具体的作品,能够用一些正确方法去鉴赏诗歌,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才是我们诗歌教学的旨意所在。

孙成阳,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