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坚持文化立校推进质量提升
杂志文章正文
坚持文化立校推进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沈文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名师工作总室工作教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高中教学功臣,邗江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持或参加多个省级、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展示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10多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被人大资料中心全文复印。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减负增效”的工作目标,坚持不懈地塑造积极的学校精神,务实高效地抓好有效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保持领先态势,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为我校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精神引领,文化立校,领航“优质、特色”

文化是学校的品位,精神是文化的内核。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学校已经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务实、进取”的学校精神。正是这种富有公中特色的学校精神,使得学校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我们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培育我们所期望的学校精神,靠学校精神引领、规范员工的行为,凝聚人心,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具有发展的内驱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培育学校精神。

1、在目标引领中培育学校精神。以“优质、特色”为目标建设群众满意的高水平学校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我们的定位是初中建成现代化的农村窗口学校,高中建成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四星级高中。各个部门、各个年级都围绕总体目标制定了工作目标,特别是高初中毕业班制定了富有挑战性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令人激越、令人向往,这些发展目标与全体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使全校人员目标明确,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为实施高效教学管理,创一流教学业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2、在榜样的激励下培育学校精神。教育是春风化雨,文化应润物无声。我们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点燃教师内心激情,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用“尊严和价值”引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爱心和责任”引导教师乐教,善教,做学生的朋友和导师。我们注重树立榜样,也着力培养榜样。积极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三大工程”,培养奋发有为、教有所成的骨干教师队伍;还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派骨干教师、行政领导出国培训、到名校挂职锻炼,请专家讲学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执行力和敬业精神。我们既有德高望重、默默跟耘的老教师典型,也有德业双馨、科研兴教的学科领军榜样,更有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的教学功臣。教师们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浓郁氛围。

3、在制度优化里培育学校精神。近几年我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案审核制度、奖惩制度、质量监控考核等,但是在绩效工资和“五严”规定的背景下,深化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坚持深入调研,稳步推进,力争让每个制度的改革都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优化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奋发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精致过程,减负增效,致力质量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攀升的高考成绩为我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美誉度,也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先机。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五严”规定的实施,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断发展的高考升学形势,使校际竞争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竞争强度日趋激烈;竞争范围日益扩大;竞争手段更加科学;竞争规则趋向多变。学校来自外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来自内部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不断的变革使得每一所学校不得不面临重新洗牌的考验;另一方面,越变越完善的规则使得每一份成功背后的偶然性因素降到了最低。

教育是过程的艺术,没有过程就没有教育。因此,教育需要精致管理,需要关注细节,这是“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过程。精致,源于细致,成于极致;精致,始于精心,成于精彩。

精致过程,着力形成并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是质量提升的保证。这个机制用三句话概括就是:锁定目标,关注过程,着力执行。

锁定目标,要对目标进行“分解”、“量化”,使目标“可测”,并时刻关注目标的三个维度:方向、时间和程度;关注过程,核心是“反馈”、“诊断”、“改进”。准确反馈,及时调整,不断修正;着力执行,要做到“敏捷”、“通畅”、“到位”。反应敏捷,传输通畅,落实到位。

高考质量管理核心就是围绕“高考指标”建立“定向伺服机制”,让年级组、班主任、学科老师各自围绕目标,自主管理,自主探索。

精致管理讲究“细化”、“常化”、“内化”:细化――是指精细的,而非笼统的;常化――是指常态的,而非突击的;内化――是指自觉的,而非压制的。

质量建立信誉,信誉吸引生源,生源带来资源,资源支撑发展。这是学校生命成长的良性循环。公中每一位教职员工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我们不断把质量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并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找准结合点。既没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急功近利”,也没有用素质教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坚持要升学率但不是眼里只有升学率,对孩子全面负责而不是只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孩子终身负责而不是仅对孩子的眼前负责,对所有孩子负责而不是只对那些能上大学的孩子负责。从树立信心着眼,从课堂教学着手,从分层施教着力,夯实大面积提高质量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深化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充满对每个人的理解和尊重,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让师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追求卓越,就是学校和师生在不断超越过去,实现新的发展,公道中学作为扬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不仅仅追求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还要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社会“高品质人才”的高度上。服务社会,就是学校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多元化的优秀人才,校长及整个管理团队既要为全体学生服务,也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教育生活的幸福服务。和谐发展,则是要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学校发展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这就是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立足点。针对我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成绩参差不齐的特点,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片成功的蓝天”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倡导“成功教育”,从树立信心着眼,从课堂教学着手,从分层施教着力,夯实大面积提高质量的基础。

1、“高进优出”,推进优秀学生高位发展

我校努力并践行“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进行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校组建“教改实验班”,让每一个到公中就读的优秀学生都能得到更好发展。学校对这些班级实行“优生优教、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着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为他们考入名牌大学创造条件。近几年高考,学校实验班每年都有一批高分学生被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

2、“低进高出”,推进暂时后进学生进位发展

我校这几年的成功,在于既做到了“高进优出”,也做到了“低进高出”。这几年,一大批中考成绩一般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考取了本科院校。学校对成绩暂时后进的学生,没有丝毫的歧视也没有放任不管,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暂时后进生”都能与有关老师结对,落实补救措施,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得到很好呵护。坚持长效跟踪教育和实行“一帮一”机制,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纪律、学习状况,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3.培养学生特长,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我校实施“文化、艺术并进”的发展战略,在文化成绩保持优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形成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作为“扬州市艺术特长生培养基地”,我校成立各种艺术社团、兴趣小组,广泛开展文艺汇演、绘画、书法、舞蹈和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学校的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吸收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组建艺术班,要求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使他们既具有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他们能顺利升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