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正在不断深入,新经验、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迈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当深入思考,并进行改正和优化。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不足。在调研中,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性不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吸引力不足,教学采取简单的灌输模式,学生的自主地位也有待体现,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激励程度也较为低下;加之初中生的学习节奏快、时间紧,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学习成为了学生心头的一项重负,趣味性和积极的情感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投入程度较低。

2、教学演示手段不够优化。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一直是制约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方面,过去,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实施的投入上可谓捉襟见肘,保证学校日常运转已经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学现代化的及时更新与升级。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教育工作的投入,在此基础上,仍有部分教师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与推广方面存在短板,多媒体手段认识不足,认为其是教学活动中的花架子,不愿意深入研究并有效运用,同时由于缺乏计算机运用基础,或是虽然经过短期培训拿到了合格证书,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在这样的综合因素影响下,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显得较为枯燥呆板。

3、教学模式改革流于形式。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都强化了教学改革方面的要求,各门学科教学改革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精髓的领悟与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方面,还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重标不重本,如让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走上讲台进行讲课、开展小组等,而实际上在这些模式的运用中,没有能够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只是注重了形式上的变化,没有抓住精髓与要点,教学改革成效非常低下,最后还是需要教师进行灌输模式教学开展补充,教学模式改革完全停留于表面文章。

4、科学考核机制有待深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综合评价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要求上一刀切,没有能够兼顾到学生的能力基础差异,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评价仅限于单纯的一张试卷,以考试成绩尤其是卷面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基础起点、学习投入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班级语文学困生,这样的模式和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5、教学空间没有深度拓展。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部分教师将目光紧紧停留于课堂的45分钟之内,对于课前和课后两个环节抓得不够扎实,甚至完全忽略了教学活动前延和后拓的作用,没有能够有效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等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受到了极大制约,综合素养形成也缺乏了有效的促进资源。

二.采取针对措施,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及时反思并进行教学研究,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痛定思痛,迎头赶上,以扎实的教学措施弥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积极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汉语学习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炎黄子孙的母语,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当以学好母语为荣。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结合,学好语文也是将来融入社会的重要敲门砖,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其次,教师要注重发挥激励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通过激励的眼神、鼓励的肢体语言以及激励性的话语,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学习环节经常性给予肯定评价,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领悟到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让他们在内心乐于学习语文。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方面的更新,将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与教学活动设计紧密结合起来,选取对学生具有促进激励作用的切入点,对现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分析,并付诸实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

2、引入先进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学习、远程教育等手段,增强自身熟练运用和创新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并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科学运用。首先,要提高自主设计水平,要尽快从直接运用成品课件,转变到自主设计与直接运用相结合的阶段,通过掌握的软件将自行搜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融合起来,开展语文教学课件设计,自主设计的教学课件更加生动形象和联系学生生活。其次,教师在多媒体手段运用中要选准切入点,如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印象认知不一致或学生的感知处于空白状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信息的补充演示,为学生思维中的断桥进行衔接,让他们将文字与图像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情感的激发以及学生思想教育等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的熏陶和场景的再现,使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情境的渲染力和渗透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合理控制多媒体手段的使用频率,要将每节课多媒体运用的频率控制在5分钟或三次以内,防止这一手段过多过滥的运用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产生影响,以及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3、改革陈旧模式,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这里所讲的陈旧模式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首要要求,就是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角色,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之中。针对这一要求,笔者一方面让学生从个体学习变为集体学习,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学习单位设计为合作小组,让每一位学生均衡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之中开展学习活动,为他们进行合作研究、攻坚克难提供了有效组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为思考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的一组思考题要体现内在联系线索和重难点提炼双重功能,学生对思考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重难点的突破和分析。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以这一组思考题为线索依据,开展集体讨论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重难点方面的思维方式引导。另外,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果,还要进行完善与检验,主要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分析的方式实现学习成果的完善,检验是指在课内进行重难点的检测,让教师和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教学任务、学习任务完成效果如何。

4、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学习基础差异。

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与考核,要建立在学生自身发展基础之上,不能搞拔苗助长,一定要深入研究、立足实际进行优化,分层教学较好地兼顾了这两项要求。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将学生按照能力基础与智力发展水平、情感态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层级,每一层级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其次,教师在教学与考核中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如教学活动组织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相应难度的提问,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考核中采取AB卷形式,对学困生单独考核,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全面科学,除了卷面成绩之外,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以及能力发展也是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卷面分数+项目能力等级+态度情感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和成效。

5、课内课外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课内外结合的作用,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在课前预习上下功夫,要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能力技巧方面的培养,在每一节新课的教学前都要进行针对性的预习活动,提炼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目标指向性。其次,教师要积极拓展课外活动空间,利用兴趣小组、研究小组、文学社团等形式,为学生课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并对他们进行技巧指导,提高自主活动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中感悟社会,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还面临着多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但是广大教师只要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就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

张春蓉,教师,现居江苏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