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沁园春·长沙)的诗意化预言
杂志文章正文
(沁园春·长沙)的诗意化预言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许俊虎

毛泽东是一个天才预言家,他很多诗词文章,已被证实具有很强的预言性。1925年他的革命征途才开始不久,而他写于此时的《沁园春·长沙》,却预言了他非凡的革命一生。

“独立寒秋”的一生。曲高和寡,作为开天辟地式的人物,在思想上往往是孤独的。此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一职也被排挤掉。后来毛泽东这样的遭遇更是不断:1927年被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9年被撤销军事指挥权,1931年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当1932年被第四次“围剿”时,他已被撤销了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他喟然长叹:“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一家六位烈士,更让他经历了青年丧妻、老年丧子,上阵失手足等人生最痛苦的炼狱。“独立寒秋”表面上是作者独立于寒秋中审视世界的一个自然形象,实际上是作者一生残酷的革命环境,凄苦的情感遭遇,独立的思想境界的一个形象写照。

“湘江北去”的一生。北伐、北上抗日、陕北革命、北联苏联、北京建都……“征马嘶北风”“立马曾挥北地鞭”,毛泽东的很多革命行动,几乎都与北有关联。

“看”的一生。“看万山红遍”他站在大江之畔,橘子洲头,理应是望满山红遍。可作者不用望,偏用看。因为“望”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而“看”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行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的处事经验就是亲自的去“看”:1934年“战士指看南粤”、1936年“看红妆素裹”、1958年“巡天遥看一千河”、1959年“冷眼向洋看世界”……

“万山红遍”的一生。“万山红遍”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是他“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红旗、红军、红星、红卫兵、红烧肉、红色的天安门城楼,红色的中南海围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红色成了革命、光明的象征,也成了毛泽东、新中国的符号。“三座大山”“万水千山”,“山”是毛泽东的革命足迹,也是他征服的对象。

“争、击”的一生。“透”“争”“击”“翔”这些极有冲击力的词,展现了毛泽东善斗的个性:斗封建主义、斗官僚资本主义、斗帝国主义、斗法西斯;1949年访问苏联,还跟他的“老大哥”斯大林抗争,“我不单是来给你祝寿的!”革命胜利了亦如此,“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斗刘少奇、斗邓小平、斗自己的爱妻江青……“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他就这样满怀激情地斗了一生。

“问苍茫大地”的一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特别深沉!一千多年前的屈原“天问”时,是在徒劳等待“天”的回答。而毛泽东不问天,只问地。问地,实际上就是问自己。“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这是自信的一问,是脚踏实地的一问,是开天辟地的一问。这一问把一个独立自主的,毫不迷信的大无畏革命形象表现得熠熠生辉。扫除封建余孽,推翻资产阶级,赶跑帝国主义,打倒牛鬼蛇神,无不是这一问的答案。

“携来百侣曾游”的一生。这个“携”很值得一提,作者没有用同、引、带等词,而偏用“携”,一个“携”,一个“百”,足有“挟泰山以超北海”的王气和霸气。

“书生意气”的一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统帅千军万马却从未使用过枪;毛泽东的一生就是用笔做枪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用洋洋万言的《论持久战》统一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为指挥三大战役,在142天内,写过190多份电文。新中国是枪杆子里取得的,也可以说是由毛主席的笔杆子取得的。他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书生意气”的儒将风度!

“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一生。历代多少人以“万户侯”为目标。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南宋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当上国家主席,家乡无数父老乡亲便想在他那儿谋个官做做,可一一都被他婉言拒绝了。“粪土当年万户侯”高度反映了毛泽东一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流击水”的一生。《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兴国的代名词。“文明其精力,蛮横其体格!”毛泽东总是把游泳与他从事的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浪遏飞舟”就显示出那种截断众流的英雄气魄!

许俊虎,教师,现居甘肃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