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语文教学闪耀美德之光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语文教学闪耀美德之光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1        返回列表

王玉娟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让我感慨颇深。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更具备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契机,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闪耀美德之光。

一.让语文教学闪耀爱国主义的光芒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是民族之魂、立国之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把爱国教育始终不渝地渗透到学生思想中,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只有懂得爱国,才有无穷的动力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懂得爱国,才能敢于挺身而出捍卫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只有懂得爱国,才能在困难面前,众志成城勇往无前。

语文教材中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千古名句,就流淌着浓浓的爱国之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言都激励着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材中还有很多的爱国题材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等。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炙热的语言下涌动的强烈而深沉的爱国情。启发学生:在和平年代,我们该怎么去爱国?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让语文教学闪耀理想主义的光芒

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就是志向,理想。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信念勇气,是目标动力。只有在理想的感召下,人类才会走向进步和文明,才会不断攀上新的顶峰。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当代青少年肩负着更高的责任和使命,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在学习《在山的那边》《理想》等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激发他们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的生命有了灵魂,有了动力。当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充满辛酸,布满荆棘,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实现。

三.让语文教学闪耀感恩主义的光芒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应对父母、老师、朋友和他人要永存感激之情,懂得知恩图报。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百事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有了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机会。是父母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应首先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在学习《我的母亲》《背影》《散步》等文时加强感恩父母的教育。

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老师就像旱田里的及时雨,深山里的指南针,无私的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习《藤野先生》等文章时,我便重视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敬师之举,让学生想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该怎样做。从而提高他们的敬师爱师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感恩之情。

感谢他人相助之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行感恩,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良知,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在学习《老王》一文时,我便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特别是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要充满关怀。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充满爱,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四.让语文教学闪耀环保主义的光芒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没有准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爱护动物、保护环境。随意乱丢垃圾,甚至伤害动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在学习《敬畏生命》《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雁归来》等文章时,我便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增强危机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破坏自然必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再联系近几年环境恶化的实例,引导学生谈谈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推己及人,我们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

语文学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德育渗透的策略性。我相信只要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王玉娟,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