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杂志文章正文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潘志国

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是唐人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一般都是因尊李而罪杨。李商隐独出机杼,将讽刺的矛头直指玄宗。为此,他创作了《马嵬》二首,课文选了其二,原诗如下: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律诗章法,起承转合之间,在意脉的断续、情韵的显隐上都各有不同。这诗四联,句句或明或暗进行对比,时空纵横开阖,逆挽自如。诗中此处彼地,这时他日,交织摇曳;群人众物,任意派遣,耐人品味。其中,颔联的确切意蕴该做怎样的解读?下文进行分析。

首联时空在安史乱后,玄宗回都,孤居冷殿。李商隐直截了当地说,玄宗让道士到海外九州求取贵妃的魂魄,这真是荒唐,他世之约实不可信,此生因缘早已完结。首联是起,提出一个由头,讽刺玄宗的倾向显而易见。

颔联是承,是接着首联的言说重点继续说。首联压在“此生休”上,那么,它是怎么一回事?这就要颔联来明示或暗示。“此生休”在马嵬,时空于是转到马嵬坡陈玄礼等兵谏:杨氏兄妹误国,不杀无以平愤。玄宗惶急窘迫,赐死贵妃;肝肠寸断,讨得平安。

那么,颔联的主语应该是谁?是谁“空闻虎旅传宵柝”,是谁听不到“鸡人报晓筹”?对此,相关的一些书籍有以下解读。

其一:“空闻、无复,意谓贵妃从此长眠马嵬坡下,不再听到宫中的鸡人报晓了。”颔联主语是杨玉环。

其二:“这两句追叙玄宗、杨妃离开长安前往四川的情景,将途中的生活和宫内对照。”颔联主语是李、杨。

由于一些古典诗歌表意的模糊性,我们对一首诗的诗意(句意、主旨等)会有多样的解读,其中多数可以圆通,但是,有一些解读确实不够圆润。就以对本诗颔联的理解为例,以上第一、二解均不当,理由如下。

首先,从主旨看,这诗讽刺的对象是玄宗,对他的揭批贯穿全诗,是意脉所在,贵妃只是陪衬,这一点非常重要。首联直指玄宗之昏聩,颈联揭其荒淫误国而致马嵬兵变,尾联关合,再给他以辛辣尖锐的嘲讽,那么,颔联就是状其孤苦凄惨之景而针刺暗伏:用意总在玄宗。

其次,从起、承的章法看,如上文所说,首联用笔在玄宗,主旨已定。颔联承起,必就玄宗而复言,以求意联脉续,所以颔联一需要释“休”,就是李在马嵬赐死杨,因缘完结:这样上文“其二”的解读“这两句追叙玄宗、杨妃离开长安前往四川的情景,将途中的生活和宫内对照”就不确切;二要再刻画玄宗“空闻”“无复”之凄惨,含讽刺之中心,从而起到承上续意的作用。

再次,从关键词语看,“空闻”非不闻,“无复”是断绝。

“空”即孤单,所谓“空闻”是写玄宗在贵妃死后的孤苦凄凉,是说他孤单地听着虎旅宵柝。实际上杨妃已死,她当然不能再听到什么。这样上文“其一”所谓“贵妃从此长眠马嵬坡下,不再听到宫中的鸡人报晓了”就倍显生硬。

《马嵬》系组诗,有学者指出:“唐代组诗不是一钵千家饭,不是百纳成僧衣,更不是简单的拼图制作,而是自觉创造、有机融合、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复合结构。”

以此为参照来看李商隐《马嵬》(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玄宗如果说过玉环的美貌足以倾国,那么面对安禄山攻破潼关的情势,自己为什么会逃到马嵬、会赐死贵妃?这个反问足以让九泉之下的李隆基无地自容。诗歌主旨明朗,背后也有些深沉、痛切的东西。

《马嵬》(其一)在主旨上奠定根基后,接着便以它为魂魄统领第二首的讽刺锋芒。惟其如此,才能使它们意蕴贯通,意境浑融。这是组诗内在的、必然的逻辑。

综上所述,基于律诗的固有章法,参以作为组诗的《马嵬》(其一)的主旨,本诗颔联意蕴十分显豁,它就是描写贵妃死后玄宗的无比凄凉,寄意辛辣的嘲讽。

经由上文所论,我们对《马嵬》(其二)颔联确切意蕴进行了梳理。但愿我们在深切把握律诗固有章法、组诗固有逻辑的基础上,能够自然、圆润地解读一些古典诗歌。

潘志国,教师,现居安徽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