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从“头”做起
杂志文章正文
从“头”做起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44        返回列表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能否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开头,即课堂导入。好的导入,能化难为易、引入入胜,能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能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好铺垫。既然如此,备好一堂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从“头”做起。下面就是开课实践中的一些技巧。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激趣可采用竞猜、玩游戏、抢答等形式,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老师说:我们的家乡空气清鲜、能见度好,我常常望着美丽的天空发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被天上的什么吸引住了呢?”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有个学生说:老师被雨后的彩虹吸引住了,那彩虹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老师马上反馈:你猜对了,彩虹的颜色的确很美丽,常常吸引住我;并在黑板上板书:颜色。还有个学生说:老师被天上的月亮吸引住了,那月亮弯弯的,像镰刀,又像小船,好看极了。老师也随即反馈:你也猜对了,月亮的形状多好看,常常让我发呆;并又在黑板上板书:形状。黑板上出现了以下板书:

《火烧云》

颜色

形状 然后老师小结,导入新课:“同学们,天上有一种火烧云也特别吸引人,咱们来读读《火烧云》这篇课文,看看火烧云有什么吸引人的突出特点。”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还会本能地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的特点来充分地领略火烧云的美,迅速地把握住主要内容展开学习。

2.煽情

情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使学生理解和体会、领悟和内化文章作者的情感往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把情感不仅沉浸到文本中,而且投入到与师生的互动中÷如果开课伊始就煽起学生与文本中相似的情感,唤起沉睡在学生生活世界里的经验,就为学生打通文本世界、领悟作者内心情感做了铺垫。例如,在教学儿童诗《妈妈的爱》之前,老师深情地演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再问学生听了有什么感想。二年级的小孩子与妈妈最亲近,肯定会七嘴八舌地讲出很多。老师相机引导:“我们有妈妈多幸福啊!这首诗的小作者就跟你们有同感。”随即板书课题开始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自然悟到文章的情感,还能读出情感,生发出对妈妈的爱。

3.引理

“文以载道”,有些课文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或道理。要使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和道理,可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总结、提炼人生的经验,从而为理解文中的“道”铺一个台阶。如,在教学《养花》之前,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千什么?为什么喜欢呢?”先引发学生对培养良好爱好及其好处的讨论,再学习课文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感悟作者写这篇文童的意义,从而进一步触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生活状态”的哲理性思考和向往。

4.创境

语文课本中一些文章的情景离儿童生活比较遥远,这就要求老师在导入的时候能创设一种情景,来拉近文本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铺一条通向文本的“桥梁”。特别是古诗的意境,学生比较难以“入境”,在教学前更要创设通向遥远“古境”的“桥梁”。如,有位老师在教《回乡偶书》前,就画了一幅画贴在黑板上。画上有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走到一棵大树下,正与几个孩童对话。老师叫大家看着画,深情地讲述一个小故事:一位83岁的老人,从小离开了家乡,现在头发鬓角都花白了,但乡音却没有改变,村里的孩童听得懂他的话却不曾相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此时此刻,老人的心情……老师讲到这儿,话锋一转问:你觉得老人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们纷纷猜测。老师说:这位老人用一首诗写下当时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他的诗中体悟他的心情吧!意境和情感的双重铺垫使学生很快就能弄懂、弄通诗意、诗境和诗情。

5.退位

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同时,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并且懂得小组合作。由于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应开始从主导位置上退下,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但如何让学生学会像模像样地当小老师呢?在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的开课时,老师假装想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学各地的方言,让学生当“小老师”。老师对学生当“小老师”给予提示、启发,对其表现给予鼓励、总结,号召大家向“小老师”学习。以后每节课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做老师,无论是在小组合作中还是在黑板前面向全班同学,学生自然都知道如何去教别人了。

6.用法

学习中,总有一些学习的方法、步骤、认知规律是可循的。如果这些学法、步骤、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炼和总结出并通过实践运用掌握,教学将会事半而功倍。例如,关于古诗的教学,学生通常是按照理解词句意思——入境想象情景——领悟感情谈体会三步法来学习的。每个学期,一般有两次古诗教学。一开课,教师就可以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按怎样的步骤学习古诗的呢?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古诗学习法”,再运用此法来开始古诗的学习。这样,不仅效率高,学生也积极主动。教学故事类文章,如《赤壁之战》,可先由老师或学生讲一则三国的故事,然后老师问学生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什么。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一个故事的发生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再进入学习,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能迅速用自己的话按“六要素法”采复述课文,进而掌握概括这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7.置疑

少年儿童处在奇思异想和好表现的年龄,喜欢置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置疑意识和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上课之初多问一问学生:“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通过这节课,你想学点什么呢?”等等,就能诱发学生的疑问。教师长期坚持启发、点拨,学生提的问题自然会深而广。教师可把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而产生的零散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并以此作为学习课文的思路。这样,学生学得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