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实施发展性评价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杂志文章正文
实施发展性评价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1        返回列表

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及特征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由此,“关注学生发展”成了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理念。这一理念包含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对学生生命发展过程的关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及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机会。新课程的评价更倾向于主体取向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也产生了根本变革。这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呈现出以下鲜明特征:

1.评价功能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向强调促进发展。

2.评价过程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强调过程。

3.评价主体上由单一化、单向性转向多元化、互动性。

4.评价标准上,弱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参照”。

5.评价方式上,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向多样化的质性评定。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探索

(一)倡导个性化评价——因材施评.自主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积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指出:高年级学生能就适当话题做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讨论问题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口语交际的评价来说,我们也应以此理念为主导,积极倡导个性化评价,因材施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案例一: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

在以往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往往以统一的上限标准来要求学生,希望把他们都培养成能说会道的演说家。结果一段时间下来,课堂上只剩下少数小手高高举起,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呆地看着你,成了口语交际课的陪练。原因何在?以下例子可以说明问题。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我尝试让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只要学生能达到自己选择的标准就可以得到四星级的口才星。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人都积极地向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努力,学生说话的态度也大方了,声音也响亮了,虽然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差异,但是每个人都能毫无顾虑地说了。

附:评价标准一份

目标一(☆☆☆☆):

能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

目标二(☆☆☆☆):

能把看到的景色有条理地说给大家听。

目标三(☆☆☆☆):

能把看到的景色有条理地说给大家听,而且加上自己的感受。

案例二:珍视学生多元化的独特体验

《坐井观天》一文小鸟与青蛙围绕“天有多大”展开的争论,标准的寓意似乎早已成为一个定论。如果以这种观点去教学,学生的思维就永远离不开那口“小井”!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案例:

(在教师提出“小鸟和青蛙到底谁说得对”这一问题时,学生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小鸟对,有的说青蛙对)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看似平淡的评价,实则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1:(胸有成竹)小鸟说得对,因为天的确大得很。

生2:(迫不及待)青蛙说得对,因为他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有错。

生3:(按捺不住)它们都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

师:(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好!几位同学都说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再想想看,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角色来表演一下。

(二)实施发展性评价——凸显过程,综合发展

发展性评价是以凸显展示过程为特征的评价。它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更关注学生的点滴收获与成功体验,这种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测评形式分为“情境测试”与“跟踪记录”两种,把评价的有关内容、过程或结果用书面语言记录、录音带、表格的形式保存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新课程倡导在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中进行质性评价,就口语交际而言它注重培养学生日常口语的表达,更注重培养在具体交际活动中的交往能力。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更应具有情境性。下面是我们课题组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情境测试”的案例:

案例三:精彩三分钟

在任教五年级语文时,我把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作为“主题演讲”时间,事先告之演讲主题,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收集材料或写出简要提纲)。学生演讲后让评委(由学生担任)当场作简要评述并打出等级。在我班举行的以“我与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时,学生选择了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案例四:春天在哪里

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教师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事先准备了录音机,并安排了三位学生进入办公室交作业,情境性测试便开始了。

师:你们能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老师看了看春光明媚的窗外)

三位学生愣了一下,有生个学马上回过神来,第一个抢着说。

生1:(带着笑容)现在是美丽的春天。

师:(微笑着点点头)请你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春天来了?

生2:(迫不及待)校园里的柳树醒了,柳梢绿了。

生1:上面的芽还很小很小。(伸出指头比划着)

生3:我看见我家门前的迎春花开了。

生2:上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到儿童公园去玩的时候,我看见那里的迎春花也开了。

生.: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也少了,风吹到脸上也不冷了。

学生走后,教师关掉录音机,将以上的交流过程整理成文字写上评语打出等级,便作为这三位学生的一次总结性评价成绩。

与“情境测试”相比,“跟踪记录”式的测试与评价所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更长。如果把“情境测试”式的评价当作评价过程中的一个“点”的话,那“跟踪记录则是一条“长线”。在对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式测评时,我们所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观察评价表

2.为每位学生建立“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卡”

为每位学生建立“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卡”,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基础上所设计的一种全程评价。这种训练卡所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情况来确定。评价时把学生的课堂观察评价成绩记入学校评一栏中,把学生在家的交际情况评价记入家长评一栏。现附五年级的口语训练卡,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