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杂志文章正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主体性。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实现与文本视界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视界:阅读教学中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静思默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这样,学习过程就成为学生发现、司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温故知新

1.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大家的写字水平都提高了。有的字清秀美丽,有的字刚劲有力,有的字娟秀而有灵气。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很自信。谁愿意把课题写到黑板上,自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风采!

【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学生会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启示自主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画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启示”是这篇文章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设疑,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快速地理解关键词句和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

三、抓住重点细读感悟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l)请同学们默读静思3-9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做批注。

【设计理念:熟读深思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诚如宋朝朱熹所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本文中让学生体会“我”放鱼难的原因是学习中的重点,此处让学生默读静思做批注,促使学生对文本有深层次的思考,以便为理解下文“我”的启示作铺垫。】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小结:鱼很难钓,又大又美,又无人发现,这些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2.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l)“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课文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作批注。

(3)汇报交流。

①读句子:“啊!好大的鱼……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读出惊喜、高兴之情,感受“我”的得意)

②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急切、不理解之语气,感受“我”内心的委屈、难受)

③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余地的。”

(联系“我”的心境,想象当时的情境进行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 ④读句子:“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朗读中体会“我”的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小结:“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4)分角色读对话。

【设计理念: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只有通过学生反复阅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才能有所感悟。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方能让个体实现创造性的阅读。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第十、第十一节,用“一”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投影出示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感人的‘鱼’。”

(l)“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地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小结: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设计理念:学生在阅读时,仅仅用生理视线——用眼睛浏览课文,是不能真正进入文本描述的语言环境的;必须调动学生的另一条视线,那就是心理视线——用心灵来感受课文。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只有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精神成长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让文本的语言和精神在学生的心里驻足。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地遇到哪些诱惑,使学生想象体验,进入情境,从多个角度与文本对话,从心灵深处体会“我”拒绝诱惑之难。】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吗?你是怎么做的? 投影出示: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你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过马路:在骑自行车遇到红灯时,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所等具体的环境中,如何拒绝诱惑人的“鱼”,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 2.送名言,写座右铭。 1.投影出示: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学生朗读体会)

2.学生写一条自己的座右铭。写好后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