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向青草更青清楚漫溯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杂志文章正文
向青草更青清楚漫溯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语文课堂中的延伸拓展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1.从语言品味角度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在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存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可着重抓住第三段进行拓展.这一段中的笫一、三两句围绕“奇”字并列介绍了两处景观。由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再加上—15、落、站、伸、指”等动词,把这两块岩石形态之奇表现得十分具体生动。教学中,可让学生细细体味,感受“奇”处;随后,课件出示图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的形态,看着眼前两块形象逼真的石头,配上悠扬的古筝声,学生不禁浮想联翩。请看学生的习作片断:

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的一只狗,安安稳稳地落在山顶上它撑起前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山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请你行行好,把我带回天宫吧!我下次再也不触犯天规了 ”

学生写作最头疼的就是“没东西写”与“不知怎么写”,现在有课文作范例,又有多媒体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素材,他们的写作兴趣很高,顺利地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2.从情节角度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后,让学生想象:“狼扑向小羊后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从主题角度延伸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内容,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一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我出示李白的《宣洲谢挑楼饯别校书叔云》和余光中的《乡愁》两首诗歌,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诗意。 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有“愁”字,“愁”得却各不相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一大理念。语文是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所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所以语文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

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出示了几个问题:村庄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前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学该文时,我结合我校开展的“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保护环境。通过延伸文本,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谈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使相互间的思维碰撞,加上教师适时点拨、评价,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课外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现在教是为了将来不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课外延伸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如开展摘抄精彩片段、评析佳作、记录有意义的事、主持辩论会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就能积少成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