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同桌异构,存异中求发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评析
杂志文章正文
同桌异构,存异中求发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评析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68        返回列表

近年来,学校教科室确定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决定。于是,同课异构便应运而生。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分四步走——选定课题,进行三次备课以及初步反思阶段(包括教师初案准备、备课组集体备课、执教者完成实际的教学设计),正式登台执教,进行教学后反思。

案例描述

语文学科组针对教师反映的新课程中语文课怎么上的问题,安排了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的研课活动。为了搞好这一专题活动,教研组里进行了研讨活动,并制定方案,集中进行说课、议课,集中了老师们的意见,形成了三个典型的课例,相关教师分别上台执教:

第一个以传统经验型的教师为代表,鉴于文章生字新词较多,在疏通文意上“精耕细作”——正音正字、积累词语、一词多义、难句突破;然后再以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如何来描写圆明园的景观的?二是作者在写圆明园的毁灭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引导,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前后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个以青年教师为代表,认为应从学生的感官人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准备了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图片资料,令人目不暇接。

第三个以探究型教师为代表,鉴于课文的特点,主张以自读自悟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用“读懂文意——读出感悟——读出自己(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为线索进行教学。

【片段一】

教师出示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

(l)记清字形:置、统、略;区分“损”和“捐”、“销”和“锁”、“侵”和“浸”、“菜”和“莱”。

(2)理解词语的意思:西洋先秦瑰宝估计宏伟销毁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奇珍异宝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3)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环绕宏伟估量奉命任意珍贵。

反义词:损失破坏销毁精华。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新词,读通句子,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学生高声朗读)

(读后CAI再次显示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释疑,以扫除理解障碍)

师:老师请4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4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学生朗读、点评)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二】

师:听了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课文哪一句话归纳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什么叫“瑰宝”、“精华”?(多媒体显示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象)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和图片,请说说圆明园昔日有着怎样的辉煌。

师:是啊。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创造出这一世界园林的奇迹,真是了不起。但是,大家知道吗?圆明园又是怎样遭到毁灭的呢?

(出示140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那段屈辱历史的影视资料)

师:课前布置大家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和它毁灭的原因,查到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生.:圆明园是多么伟大的建筑呀,却毁在一旦,令人痛心呀!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英法联军烧杀抢掠所致。

师:是啊,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却不能停止。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片段三】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胁迫清朝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 (教师巡回) 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来回指导)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一种伤害,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掌声)

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

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清朝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

(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激情)

案例分析

进行教学实践后,三种课例在效果达成度方面区分明显。

第一个课例被字词句纠缠的时间过长,在对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学生没时间深入文本,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个课例在情境导入方面让学生听音乐、看录像,花时过多,进课违背迟了;学生虽然能结合圆明园的毁灭来增强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但紧扣文本不够,显然违背了语文课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的原则。这种迁移拓展的开放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三个课例,整个课堂基本上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读中理解文意、体验感悟、学习写作,体现了较浓的语文味。这节课从课案设计到课堂实际操作皆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无疑,这样的课是扎实有效的。

案例反思

一、同课异构,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载体

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往往力所不及。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艺锤炼也有借鉴意义。教师的“自主”,是指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进行反思,做到自我要求——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调控——自我批评——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每位教师都成为教研的主体。在上述案例中,三位教师同教《圆明园的毁灭》,虽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预案都融入了集体的智慧,但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使他们的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诸如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实施的教学策略不同、选用资源的不同等。前两位教师虽然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不成功,但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他们明显地都认识到了自己过分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因而存在的弊端不少。而又因为有了群体的评课议课,引发了集体智慧的碰撞,教师们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一次次的“脱胎换骨”。这让全体教师都得到提高。

二、同课异构,是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大致经过定课题、研究教材、分析学情、选用资源、撰写教案以及上课、听课、评课、比较、反思等几个具体的环节。这样设置有几个优点:第一,课题相同,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第二,内容相同,可以尝试对教材做不同的剪裁组合顺序;第三,学生不同,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上述案例中,三位执教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课。通过课后评价,大家向三位老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同课异构架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它使教师们经常将实践行为与理论联系起来思考,实践了新理念,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形成了教师自身的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三、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互补共振的作用

“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了和谐共振。实践证明,通过听课,能促成不同教学风格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课余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实现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信息互通范围,充分发挥“合力效应”。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弥补缺陷的途径之一,就是与人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互补。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执教的第一位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程序,教法呆板,生成甚少;第二位教师采用拓展教学法,拓展过宽过泛,只有展示没有思考。两位老师都暴露出对文本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说明还须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后交流,在同伴的互助和专家的引领下,两位教师都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疏漏。这样,有效地促成了教师之间的专业知识互补。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专家、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专家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

“同课异构”的开展和推进,必将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