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参与教学事件 关注生成资源
杂志文章正文
参与教学事件 关注生成资源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合理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文教学也要摆脱以“知识与方法”为中心的羁绊,实践“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理念,从“以本为本、墨守教材”向“弹性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转变,引导学生在理解、接受、体验、感悟等各种自主性学习、生活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发现一一挖掘资源 “学习资源无处不存,无时不有。”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在师生交往中对情境进行创设很重要一天,陈老师带了只小白兔到教室,对这位陌生的朋友,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欢迎。下课了,一个个小脑袋都挤了过来,孩子们仔细观察着小白兔的一举一动。他们兴奋地看着,热烈地交谈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有带菜叶来喂的,有给面包吃的,有帮忙搞卫生的,都忙得不亦乐乎。意外发生的那天,当学生们从多媒体室回到教室时,突然发现小白兔不见了。于是,大家四处寻找,办公室、厨房、楼梯间,甚至厕所,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没有小白兔的影子,几个女生居然哭了。看到学生们都沉浸在失去小白兔的伤感中,我就以小白兔为话题,打开了学生的心灵话匣:《小白兔,你去哪里了》、《给小白兔的一封信》、《回来吧,小白兔》、《对不起,小白兔》等一篇篇流淌真情、感人肺腑的文章诞生在学生笔下。

教师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加以融合,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师生共建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对话——开拓资源

克林伯格说:“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动态生成”不可能在没有“对话”的状态下自然形成。“对话”中,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让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引,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原有的经验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与创造。

为避免写入出现干人一面的情况,我以“老师”为话题展开对话“你熟悉的老师是谁?”“这个老师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突然一个学生把话题转到我身上:“我最熟悉的老师是您。”“你们了解老师多少呢?”同学们都面面相觑。“那么下面你们可以就你想知道的问题来采访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你多大了?”“你有什么爱好?”“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同答学生们的问题时,我回忆起了童年,又回忆起了初上讲台的情景,直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们也因自己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心情愉悦二“那么,现在在你们的眼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最后,我让学生就今天大家亲身经历的这堂课来讨论可以命名哪些作文题,最后定下了“难忘的作文课”、“我的偶像”、“爱小动物的老师”、“相约面对面”等题目。在特定的话题情境中,通过话题“你了解老师多少”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师生亲切自然的体态交流,敞开心扉的心灵对话,使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内心感受达到了共鸣,促成了作文题材的动态生成。

“对话”,以教学内容为话题或谈资,激发了兴趣,存共同生成和创造中开拓了思路,调动了积蓄,使学生想写,并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

调整——生成资源

教学就是即兴创作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让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次作文课,我正指导学生写《寒假里的一件事》,一个学生惊讶地喊起来:“下雪了!”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向窗外望去,有的甚至不顾寒冷打开了窗子,期待能抓一两朵雪花。下雪的惊喜,下雪后带来的快乐,无不激荡着学生的心灵,见此情况,我索性和学生一起观察起雪来,并以雪为话题聊起来。“雪娃娃来了”、“雪地里的笑声”、“打雪仗”、“堆雪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生活的魅力。,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情,适时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学生才会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情动而辞发。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耍密切关注动态生成,大力开发现实性的作文资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