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芳香飘进学生的心田——《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杂志文章正文
让芳香飘进学生的心田——《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教学设想:

《月光启蒙》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读来仿如一首清新宜人的小诗,回味悠长,那份从文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真情,又如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如何将文中流动的这份情感传送给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想,那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完全沉浸于文中的感情世界。古人说得好:“披情以入文,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中,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充分感悟的空间,这样学生自然能够说出、写出、感悟出蕴含在文字中的那份让人感动的亲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体会“长”与“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温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轻柔地读课题)

2.老师这儿有一组课文中的句子,你们愿意读一读吗?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如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吟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读了句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与童年的孙友田一同去感受这些美妙的歌谣。

板书:歌谣

【设计理念:从课文的关键句子入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既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的整体把握,又是对于课文内在情感的初步感悟。】

二、潜心会文,品读感悟

歌谣部分

1.课文共写了母亲吟唱的五首歌谣,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特别喜欢的,多读几遍,看自己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

(1)出示二首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厦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歌谣是什么?说说你的感受。读着这首歌谣,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画面,联系歌谣的内容说感受,感受歌谣描绘的充满神奇、幻想的世界,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出示另外三首童谣: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千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这三首童谣,你喜欢哪酋?说说为什么喜欢?

(引导学生说出顺口、有趣的特点。)

【设计理念:歌谣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让他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特有的趣味、神奇的画面和自己的理解,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热情。】

2.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如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齐读。

你们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感受到了芳香的音韵,谁能够让香味飘得更远一些呢?

谁能够让香味飘满篱笆小院?

现在,我们的教室也飘满了芳香的音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请联系课文的插图想象一下,童年的孙友田在月光下是怎样听母亲吟唱歌谣的呢?

母亲吟唱的歌谣让幼小的孙友田觉得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陶醉,他的享受和他的快乐!

(2)同学们,当你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与不理解?‘

“芳香的音韵”指什么?

为什么母亲的歌声让孙友田感受到了芳香的气息呢?

引导学生说出母亲歌声的甜美、清亮,说出孩子心中的陶醉与享受来。

原来,是母亲甜美、清亮的歌声,让幼小的孙友田闻到了声音中的香味,让他觉得是一种陶醉与享受。这种写法真的很独特,很生动,它用味觉写出了自己听觉的感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也陶醉在这“芳香的音韵”中了!

【设计理念:文中这些像诗一样的语言,唯有让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童音去直接地感受与触摸以后,才有可能触动他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那片情感的土地。】

3.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所以才会为我在月光下吟唱许许多多的歌谣。这句话中的“长”意思一样吗?

引导体会第一个“长”为生长,第二个“长”为产生、创造、传送的意思。

4.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混沌的童心”指什么?“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母亲的歌谣让“我”明白了什么呢?

神话,谜语部分

1.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月光下,母亲除了吟唱歌谣,还用哪些方式启蒙了“我”?

板书:神话、谜语

2.交流:母亲又是如何启蒙了“我”?

(1)同学们,望着高深莫测的夜空,听母亲为“我”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着听着,你也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你觉得母亲还可能讲哪些神话故事?

你觉得,母亲讲述的这些故事,会让孙友田懂得些什么呢?

(2)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玉石”“雕像”指什么?“如水的月色”指什么?想象一下,母亲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在孩子心中美丽而又圣洁的形象。)

母亲在如水的月色下美丽、圣洁的形象已经定格成孙友田的童年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幅画,我们永远也忘不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同学们,相信你现在一定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它的题目了,谁愿意来说一说?

2月光是多么的纯净与美好,母亲是多么的美丽与圣洁!母亲在孙友田的心中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并且生根、开花、成长。孙友田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对母亲充满了怀念与感激,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带着感激再来读一读这诗一般的语言。

出示:感谢你,母亲,是你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感谢你,母亲,你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感谢你,母亲,你在月光下吟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40年后,作者孙友田又回到了老家去看望母亲。

出示: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不知道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只是对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老师配乐朗读)看着那一轮明月,孙友田会想起什么呢?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

把你想到的,饱含深情地写出来。

4.感谢母亲在如水的月色下启蒙了我,感谢母亲,她让我们想起了许许多多流传久远的歌谣,

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我们家乡的歌谣,也可以自己试着写写、编编歌谣,带到班级中与同学交流。在课后读一读孙友田的另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母爱似水》,并日写简单的几句感言。

【设计理念:“文章不是不是无情物”,它不是文字一种单调与乏味的排列,而有它内在的意蕴与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与词语进行品味与揣摩,“长”一字的玩味,“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一句的解读,无不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巧妙,学会文章表情达意之方法。我想,这才是真正地在教学生语文。】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