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阅读教学展示人性的风采
杂志文章正文
让阅读教学展示人性的风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迈出探索改革的步伐,才能让阅读教学展示个性化的风采。那么,怎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呢?

1.提供自主氛围,展示个性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活动开始。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只有教师充分地放手,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堂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如《五彩池》一课,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自然景观及其成因,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第二、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根据这一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1.画一画,体会“形”奇。“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固而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池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悟,并引导他们感受语言美,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五彩池除了书上介绍的这些形状外,还会有其他神奇的形状吗?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一两种画下来呢?2.涂一涂,体会“色”奇。①按书上内容在自己画的五彩池上涂好颜色。②想一想,五彩池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什么颜色?再为自己设计的五彩池涂一涂颜色。③展示部分作品,组织学生欣赏评析、明辨是非,培养其独立个性。

2.尊重独特感受,展示学生个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创造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个性。我经常鼓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完《秋天的怀念》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我心中的妈妈”,为了防止听到千篇一律的“颂歌”,我先引导他们:“在你们的心中,妈妈无疑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妈妈身上有许多的优点,有许多令你们敬佩的品质,但毕竟人无完人,老师说的‘心中的妈妈’不是被神化的妈妈,而是最真实的妈妈……”结果,学生个个都实话实说、畅所欲言。“妈妈太倔了,忙起来就像一头牛,永远不知道累……”“妈妈很爱我,可就是太操心了,总以为我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忘不了提醒这,提醒那……”“妈妈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爱打麻将了,所以很少有时间辅导我学习……”多么纯真、朴实的知心话,话虽简单,却是学生真实个陛的表现。说完后,学生都表现出一脸难得的轻松,因为他们可以不用看老师的脸色来说话了,也不用担心因为说了老师“不满意”的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了。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3.尊重学生选择,发展阅读个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在课堂中,教师总是要求所有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在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读者阅读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比如,学习《迷人的张家界》,为引导学生感受张家界奇特而壮观的景象,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到的景象,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的也可以;根据张家界风光的录像,设置一个旅游情景,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的小诗;画一幅比课文描写得更美的张家界图景……我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无穷无尽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自由演绎,让个性展现,让潜能从容释放。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进行感情交流、思想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独特的体验,而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

4.联系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尘封在有形的教育之中;为了考试,教师所做的一切仅是为了明确大纲的考试内容,吃透教材。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为了挖掘学生固有的天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在课堂中,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即时补充新的气息,保证阅读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比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课时,由于童第周当年所处的环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很遥远,学生阅读时难以产生真切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时,除了阅读课文外,我还摘录一些在逆境中立志求学的现代典型人物事迹,让学生阅读榜样的材料,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人物展开讨论与分析,把现实生活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学苦练、不断进取的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蹲下身来,以学生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挖掘丰富的资源。

由此可见,提倡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出发,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思考;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活动最能显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展示其自身的风采,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所以要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创造各种条件促进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个广阔的舞台。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