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点点滴滴都是情——谈《真情的回报》一课的人文教育
杂志文章正文
点点滴滴都是情——谈《真情的回报》一课的人文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真情的回报》一文,讲述了“我”9岁那年的一段难忘的送报经历,表现了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是一篇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好教材。教学中,我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披文人情,将课文折射出的人性美贯穿于教学始末,较好地实现了该课应有的人文价值。

一、分析课题,感受真情

教学伊始,我围绕课题中的“回报”一词设疑:什么叫“回报”?(报答)什么叫“真情”?(真切、诚挚的感情)学生弄清这两个问题之后,又转而提出:课文写谁对谁付出了“真情”?谁对谁给予了“回报”?认真预习课文的同学很快说出:课文是写“我”兢兢业业,辛勤送报赢得了订户的真情,而“我”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服务订户,以“真情”来回报“真情”。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初步感受到课文的人文情怀。

二、学习课文,领悟真情

我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重点抓住第二段,让学生默读思考:“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画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这样,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我”想订户所想,急订户所急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而且体会到订户对“我”的“回报”是随“我”的“真情”的不断付出,对“我”了解的不断加深而逐步丰厚的。同时,联系第一段话中“9岁那年,我不得不为家里挣钱”一句体会“我”家境的困窘及找工作的不易;联系第三段中的两个“依旧”体会“我”的真诚和始终不忘订户对“我”的真情,并仍然用认真送报的行动回报订户的拳拳之心。

三、看图说话,表达真情

圣诞节前夕,订户们送“我”自行车的情景,是这篇课文的一个“唤情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投影片,引导学生观看画面,结合课文想一想:图上有哪些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分小组练习说话。同学们有的说:“孩子,祝你圣诞快乐!”有的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我们非常感谢你!”还有的以基尔恩先生的口吻说:“这是送给你的圣诞礼物,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你收下吧,它会给你送报带来更多的方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领悟到的真情,积蓄心头的情感在此得以尽情表达。

四、课堂表演,体验真情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语言,内化感情,我还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五,六自然段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圣诞节前夕订户送“我”自行车的这一场景。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揣摩、体验字里行间的浓浓“真情”。学生们精彩的表演,使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关怀的一片“真情”尽展眼前,使他们真正领悟“真情的回报”的深刻内涵。

五、收集事例,孕育真情

本课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收集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人间真情。同学们列举出许多同学间互相帮助,邻里间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具体事例,在列举一桩桩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例时,大家有的赞赏,有的敬佩,还有的为之动容。由此,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所积淀的那份情感已得到升华,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六、拓展练笔,抒发真情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收集事例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已经产生深刻的变化。众多的事例交相辉映,丰富的情感交织心头,他们感慨万千。于是,我顺势让学生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选择自己日常生活中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来写,借以抒发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

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学中,只有竭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并不失时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染上一层厚重的人文色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也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