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绘本阅读,润泽心灵的快乐之旅
杂志文章正文
绘本阅读,润泽心灵的快乐之旅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是以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画作与一流文字的结合,也是一种特别讲究“文”的书。绘本以“图”为主,但“图”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意义相脱离的配图,其本身是叙事的,具有极为精致的细节和情感起伏。“读图”是引领学生进入认知领域及情感领域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绘本是绘著者精神活动的产物,具有真正“诗”的功能,它以画的形式来表现童话和故事,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近两年,我国大陆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低年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绘本的推荐与绘本阅读的推广。本学期,我校语文组也尝试着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绘本的导读。我们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借助绘本,.在听、说、读、写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提高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

一、儿童与作者的精神相遇——绘本阅读的价值取向

1.激活语言,入境表演

(1)激活语言积累

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语言的精粹。它以最简单的情节、最简单的对话,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除了读中积累,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有的语言进行模仿表达,学生总能很容易领悟到绘本语言的形式与精髓。请看窦桂梅上《我爸爸》一课的课堂教学:

(生读: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他像大猩猩一样的强壮)

师:把这几句话放在一块,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像”字,还有“一样”这个词。

师:你也能这样说说你爸爸吗?

生:我爸爸像老鹰一样自由飞翔。

师:噢,可以。

生:我爸爸像老虎一样威猛。

师:噢,你爸爸好威猛啊。

生:我爸爸像狮子一样在草原上称霸。

师:呵,就像《狮子王》中的狮子王一样。

(2)创设表演舞台

有的绘本情节曲折,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学生边读边演,从而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提高听说能力与动作的表现力。如“杨红樱亲子绘本故事”之一《巧克力饼屋》,有位教师在读到“老鼠叽叽和老鼠吱吱也想到巧克力饼屋来,可他们才不稀罕做香香甜甜的梦呢,他们是想来偷吃美味的巧克力饼的”这一段时,设计了这样的创造性角色对话表演。

教师(把一位学生拉到一边,偷偷地):“叽叽.我想吃甜甜的巧克力饼。”

学生(机灵地接着吱吱的话):“我也想吃,等他们睡着了,我们去偷吃好不好?”

教师(一脸担心地):“好是好,可是万一被他们发现了怎么办呢?”

学生(拍着胸脯,自信地):“没问题,我们老鼠是最机灵的,晚上,你把风,我去偷。”

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总能让老师惊喜不已。

2.唤起审美,驰骋想象

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其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此外,绘本精致的设计与装帧,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精美”,从而对书籍爱不释手,引发读书的兴趣。如在阅读方素珍的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或者通过大猩猩面部表情的变化猜测它的心理活动,并可以提问学生:你有没有发现谁一直陪在大猩猩旁边?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不仅关注故事本身,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的审美能力。

3.享受快乐,体会感动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绘本为感动与快乐的源泉,让学生在类似的游戏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在笑声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对于文本内涵的感悟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必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道理,而是要感动他们。不要直白地、说教式地问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你会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向文中的人物学习?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中《红鞋子》的内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学习着成为别人的快乐,学习着成为别人的温暖和幸福”(梅子涵语)。如何让这句话不着痕迹地融入低年级学生的心灵呢?有位教师让学生观赏绘本的最后一幅画,从冷色调的背景、清冷的月光、小老鼠小小的背影中,感受到落寞、孤单,然后在画面上打出这句话:要是( )。看着这样的画面,感受着这样的气氛,学生动情地说:“要是这时候,在铁皮小屋里有一只小老鼠在等我该有多好呀!”“要是红鞋子能陪我回家就好了。”“要是,我也像红鞋子一样有个会想我的朋友就好了。”这样就化抽象、深刻的内涵为形象而真切的表达了。

二、还童年一个美丽的“桃花源”——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一:绘本导读课

绘本导读主要是向学生推荐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绘本。导读课的目的之一是激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二是导向,使学生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所了解。“推荐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绘本的“前奏”。因此,在课堂上教9币要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对于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有趣的开头或片段;对于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读一段。幻想类绘本的图画往往很能引发学生的想象,阅读伊始赏读封面,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总之,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课外,当学生走出课堂,他们的心中还惦记着书中的人物,这样的导读课是成功的。

教学策略二:阅读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绘本阅读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读书的主体性,与学生平等地分享自己阅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和教导,也不是冷漠地旁观,或者权威地讲述和评判。

讨论是阅读分享的核心,通过讨论所激发的思考分享和冲击,让学生将阅读时个人的思考变成合作的思考。讨论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将思考的焦点表达出来,并能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然后与同学交换看法并深入探究,运用分享、讨论来体会阅读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找准突破口,也就是话题,既要反映整本书的主题,又要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教学策略三:听老师大声读

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让他们终生受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一本好的绘本,孩子会百看不厌,而在儿童看的过程中,教师可投入感情读故事,可以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学生读图的敏感度。

“听教师大声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从而让阅读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吸引着他们反复朗读,回味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

教学策略四:延伸活动

结合绘本阅读内容可以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可以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在扉页处写前言,如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泰迪熊的溜冰派对》,可以让学生自己筹备开派对;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以演故事;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

总之,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小朋友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作者想和我们分享人生的哲学和美好,何必沉重地一页一页去解构和分析,愉快自在地享受阅读才是最大的幸福。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