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如茉莉——我心中的语言课
杂志文章正文
课如茉莉——我心中的语言课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我让老师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答案多种多样。有人说,课如玫瑰,要有激情;有人说,课如荷花,要清澈明净;还有人说,课如柠檬,要有滋有味……似乎都在理,细想着,我忽然觉得:一堂好课恰似茉莉,看着平淡无奇,品着却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更是余香萦怀!

一、含苞——强化预设厚积薄发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这种再现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时的教师只有像茉莉花树一般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为语文课堂这朵“茉莉”汲取营养,待到春光烂漫时,这朵“茉莉”才会含苞,精彩的生成才能绽放。

衢州市教学新秀陈小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恰似“茉莉花树”的老师,她在执教《高山流水》前对课堂进行了充分预设:

初读课文后,陈老师让学生提出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学生提出了三个句子,即“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出示一、二句在课件上)同学们说的这两个句子有很多相似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生:它们字数一样,而且开始都是“善哉乎鼓琴”

师:是啊,那谁在鼓琴?

生:俞伯牙

师:是啊,那美妙的声音在钟子期听来就像……

生:泰山、流水

教学至此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句子的意思,教学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但陈小红老师没有就此打住,她侃侃而谈起“俞伯牙向成连先生学琴”以及“创作‘高山流水”’的故事来,学生们听得投入,对俞伯牙的佩服之情倍增,对钟子期能解读伯牙音乐的高超鉴赏能力也不由自主地滋生出敬意来,教学效果在陈老师娓娓道来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提高。

二、初绽——步步推进幽香徐徐

语文课,目的是让小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懂得运用语文的规律,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数教师在课堂上匠心独具,不疾不徐,步步推进,语文课堂也在不知不觉中散发出徐徐幽香来。

一位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把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与涵咏放在首位,淡淡清香扑鼻而来:

师:除了锁,宙斯还用了哪些方法来惩罚普罗米修斯?

生: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来啄他。(师板书“啄”)

师:看这个“啄”字是口字旁,就是用嘴巴来一啄,谁来做个啄的动作。

(一生做了个轻轻的啄动作)

师: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鸟雀在啄,请看。(课件出示鹫鹰的资料)

师:现在你再来做个啄的动作。(学生做了个凶狠的啄的动作)

师:现在你为什么这样啄?

生:因为我从课件中看到鹫鹰的嘴是非常尖利的,这是一只凶恶无比的鹫鹰在啄食他的肝脏。

师:是啊,这样尖利的嘴,真是一啄见——血,一啄见——骨,一啄见——

可见这是一种怎样的啄?

生:凶狠、惨无人道、灭绝人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还是一种怎样的啄,再到文中去读一读。

这位老师紧扣重点词句,在引导学生圈注、比较、动作演示等过程中,让学生悉心揣摩,深入领会。这样自然巧妙的步步推进宛若雨润心田般,贴切而舒服。

三、怒放——回归本原精致淡雅

美到极致是自然,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平实而精致的。指导学生读读、说说、问问、议议、品品、练练,在平实中见锤炼,在质朴中见功夫。在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一位老师执教的《鲁班学艺》堪称是一节简洁的好课,他没有花哨的架子,却潜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看得快,从一眼看一个字或一个词变成一眼看一句话或几句话;脑子跟着眼睛扫视,迅速思考,弄清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意思。他没有华丽的课件,却花大工夫让学生读书,以此充分感知文本,熟悉文本,思考文本,体会感情。他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却抓住“琢磨”、“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大做文章,让学生来反复咀嚼,反复体会,从而感受鲁班的刻苦……反复读与“作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积聚了足够的谈资,因而交流时精彩不断,尽显“个性化阅读”之风采。课堂上,“读、说、议、品、练”五个方面,相互交叉,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组成了完整的一堂课,干净利落,没有旁枝斜蔓,真可谓是简单不失品位,简练不失精彩。

四、回昧——细节到位余香萦怀

语文课堂中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细节便是其中之一。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公开课上的一个小小细节,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在让学生板书生字后,于老师拿出红粉笔要给写得最漂亮的字画上红圈,以示评判褒贬。其实,那几个字孰优孰劣,一眼即能看出。但出乎意料的是,于老师在圈出了那个明显漂亮的字后,又仔细端详起另外三个难以让人恭维的字,一脸的认真劲,绝不亚于鉴赏一位书法大师的真迹!一会儿,于老师面露欣喜之色,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将其中写得较漂亮的偏旁部首圈了出来且喷啧称赞,就连那实在让人不堪入目的“凹”字,中间的凹陷处也被于老师郑重其事地画上了红圈,并竖起大拇指:“这个‘凹’字,很有分寸,这个‘折’,很有力量。”黑板上大大小小的几个红圈恰似几面红旗,鲜艳夺目,震颤着每个人的心灵。在于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的字都有“优点”,都该画上“红圈”!这正体现了一个教育艺术家的宽阔心胸: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激励性的熏陶对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滴水原本可藏海”,寻常事物往往也是大干世界的缩影。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改的观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细节到位了,课堂回味起来,也便如茉莉花茶般余香萦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