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文眼,阅读教学之眼
杂志文章正文
文眼,阅读教学之眼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泉眼找准了,凿下去便会有清泉喷涌;文眼抓准了,掘下去自然也会有激情勃发。所谓文眼,就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有制约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这样的词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因此,文眼也是阅读教学之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时抓住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全文的钥匙。文眼的表现形式有字词型、语句型、段落型。课文《鸬鹚》在描写湖面宁静的景象时这样写道:“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这句话中“恢复”一词是本文的文眼,属字词型。《蓝树叶》结束句“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关联全文,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成了这篇课文的文眼,属语句型。《赤壁之战》先交代形势,再记述制定良策的过程,最后具体叙写良策的落实情况,这其中,制定良策是构思的焦点,因此,课文第4自然段就是本文的文眼,属段落型。

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则文章的叙述方式也不同,文眼在前,文章后面内容必须顾之,如《课间十分钟》开头段中的“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一句总领全文,是篇首“点眼”,下面四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跳皮筋等活动,无一不体现出“沸腾”的情景,生动地反映了少年儿童在紧张学习之余对课间活动的喜爱之情。文眼在中,则前注之,后顾之,如《太阳》第四自然段“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既是对前面三个自然段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概述,又是对后面四个自然段将介绍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导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眼在后,则前必注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之眼,前面内容就都紧紧围绕“美丽、物产丰富”进行具体地介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突出了课文要表现的中心。

巧抓文眼进行教学,可以治繁从简,制杂从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题眼设计教学

如在教《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可以从题眼“启示”切入,引导学生讨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是怎样的一种奇观给了我们启示?这样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要是写: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怎样的一种奇观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标题,作者以“十里长街”借代在十里长街上送别总理的千百万首都人民,形象化地表现了送别总理人数之多,说“送总理”而不说送总理的灵车,则突出了人民与总理之间亲切、真挚的感情,尤其是一个“送”字,起到了贯穿全篇的作用——灵车到来前等着“送”,灵车到来时哭着“送”,灵车过去后追着“送”,从这一文题,不仅可以了解到课文叙写的内容,而且可以体味出亿万人民沉痛哀悼、深切怀念总理之情。

二、抓中心词设计教学

中心词是理解语言的突破口,抓住了中心词,就能更加深刻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如,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课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厄运”和“信念”这两个与主人公谈迁命运息息相关的词进行教学,同时,还可教会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句子的意思: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是与谈迁命运有关的:“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用来概括谈迁的志向高远,清楚明了。再如,执教课文《触摸春天》这课时,可以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奇迹、感性、灵动、热爱”设计如下几个环节:(一)读解课题,初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感受“奇迹”。(三)用心品味,体验“灵性”。(四)自主朗读,抒发“感动”。(五)拓展延伸,表达“热爱”。这种巧妙的设计,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三、抓中心句设计教学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紧扣中心句学习文章中所叙述的几件事,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首先是来悼念鲁迅先生的人非常多,人们失声痛哭,送挽联的、送花圈的“数不清”;来悼唁的有各种各样的人,这正说明了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其次,在谈《水浒传》时,伯父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少年成长的关心;在谈笑声中说“碰壁”,抨击了黑暗的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不怕挫折、迫害,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后,文章讲到了鲁迅先生救护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都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文章用具体的事例表朋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这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