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作文导学实践探究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作文导学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笔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依照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对小学作文导学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注重导法,强化思维

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知识与写作技能的横纵向联系,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探求写作的热情,因势利导,以学生为本,指导、训练作文技能技巧。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多看,随学随写;细心观察,随看随写;情感体验,随想随写。这样打破思维定式,以情导情,以理人情,可以获取创作灵感,学生不仅“身入,生活,而且“心入”生活:引导学生对人、事、景物进行观察,积累作文的素材;结合单元的读写重点和本次作文要求,分析一两篇范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法,迁移到本次作文中来;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口述片断、梗概、思路、脉络,或口述若干细节,或口述开头、结尾、过渡部分,或口述全文;在观察、范例示导和获得其他同学口述信息的基础上试评,进行自我诊断;最后采用“单个批改”与“集体批改”、“面批面改”与“背批背改”相结合,一是自导自改,二是示范修改,三是方法指导,四是巡回点拨。这样,通过导拨训练,学生在写作中也有了创新的、主动的、探索性的思维,降低了难点,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害怕心理,帮助他们建立起写作的信心。

二、走进生活,积累材料

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积累写作材料,能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因为袖手于前,意在笔先,才能疾书于后!茅盾曾说过,“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我设法让学生体验本土文化,灵活取材,利用CAI课件,或采取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模拟或再现鲜活的生活图景,有时对学生进行主题式的调查问卷,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文化气息。从生活、自然切入设题,调动学生的材料内存。我设法启迪学生进行联想、分析,带着可深可浅、可是可否的思考,进入到一些文字、画面、评论中,更激发了学生“为时而著”、“为事而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写作使命感。这种做法往往扣动了学生的心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在给学生上语文课时,遇到优美的语句或成语,都要求学生把它们背诵下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专门用来积累词语的笔记本,把优美语句记录下来,课后多读多背。书看得多了,知识面就广,积累的语文知识就多,真正地把它们记到脑子里,就能变成自己可以随时使用的知识,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脑子里的知识慢慢地就丰富起来了。

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先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从中获得读书的方法,然后给予写作技能导向,再深入课外阅读。“阅读是为了作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以读去促写,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主动参与感受美,无处不在进行体验性反思,学生养成了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从而拓展成为“阅读练笔”,乃至“生活练笔”。

四、激发兴趣,拓展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把读书、思考、小练笔结合起来,适时引导、点拨,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适时予以肯定。我利用实物展示,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写作的对象,让他们在进行写作时真正做到胸有成竹。“热情能抓住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我创建了文学兴趣小组,利用每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全体爱好者鉴赏佳作,分析作文成败,相互切磋写作技艺,人人是读者,人人是评委,大家在阅读中评判,在评判中争论,在争论中明智,在明智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点燃了习作的热情。我还结合班队课开展了多种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用文字进行表达,用语言进行交流,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依照三维目标,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发展个性,把“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作,从扶到放”作为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