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破译言语的“密码”,感受阅读的“魅力”
杂志文章正文
破译言语的“密码”,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当下,阅读课堂还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不能把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有效地统一起来、偏重干内容深挖,学生学得艰难;偏重于形式,学生学得乏味;侧重于人文性,往往淡化了语文本体性;侧重于工具性,往往又失却了趣味性,问题难就难在难以找到一个有效的抓手。

笔者曾在听课中,几度与学生一样,沉闷中突然来了精神,为之一震。因为发现课堂教学到这样一些内容与环节时,学生突然来了精神,有了兴趣,为之一震。

案例:《少年王冕》

师:同学们,这一段中有两个词语我不太明白:母亲这么关心小王冕,为什么让他替秦家放牛要“早出晚归”呢?应该“早出旱归”“或“晚出早归”才对啊?

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真正地思考起来,停顿一段时间,小手陆续举了起来:母亲知道家里穷,养活不了他,让他早出晚归,是要他好好做好这份工,不能让秦家不高兴,嫌他不尽职而不让他放牛,这样他又会像以前一样艰难地生活……

生:老师,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这里说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为什么不说“流着眼泪”?我们平常不都是说“流泪“吗? 老师停顿,来了精神:这个问题有意思,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含着眼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含着就是含在眼眶,泪水没有流淌出来。”

“哦,我知道了!母亲忍着担心与不舍,把眼泪含着不让它流淌下来,是怕让王冕伤心!”一生恍然大悟的样子。

教师由衷地说:这个“含”字多么准确、传神啊,跟前面的“旱出晚归”一样,都真切地写出妈妈当时的心情啊!

案例:《爱如茉莉》

师:为什么文章的最后反复用两个“爱如茉莉”?

生:读起来好听,有一种反复感,表达的感情也就更深了。 生:第一个“爱如茉莉”是说妈妈对爸爸的爱,第二个“爱如茉莉”是说爸爸对妈妈的爱。

师:那爸爸妈妈也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那岂不是还用三个或四个“爱如茉莉”来反复了? 生:我觉得第一个“爱如茉莉”,是“我”的一种真正的感悟,因为文章前面妈妈说“爱如茉莉”时,“我”心里想“这也叫爱”,而现在“我”由妈妈生病住院的过程中,从爸妈这些爱的细节中,真正体会到、感悟到真的是“爱如茉莉”;第二个“爱如茉莉”,是感悟之后,“我”由衷地感叹:父母之间这种真挚朴实的爱确实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华,芳香动人。

师生一致认为该生说得合情合理,大加赞赏。这句的朗读学生真正读得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意味深长、令人动容。

作者用这一词、这一句,而不用那一词、那一句;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与手法,而不用那样的方式与手法,总是在特定的生活与创作情境中,由自己独特的情思与理趣在支配的,总体现着作者那份匠心。那些好的妙的令人拍案的文字,总是那么恰到好处、不可替代地表达着那份特有的意味,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教学中就是要捕捉与瞄准这些言语表达的“佳妙”之处,引领学生揣摩、品味、破译其“密码”,领悟或“意会”其“秘妙”,体味其中的情趣,追求这样的境界,最终能在实践中运用。

真的,只要在课堂有了对语言真正的品味,对言语“密码”真正的破译,学生的思维与情绪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智力就会受到“刺激”与“挑战”,创造力就会得到激发与张扬。

而实际上,只有把学生引领到对语言的品味、对言语“密码”的破译过程中,人文的东西才找到自己的根,落到了实处,工具与人文,内容与形式才能真正统一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才智才会真正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潜能才会真正得到释放,语文学习才会充盈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