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践训练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换一换

换,就是语言转换训练。在学习课文语言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改变评阅的表达形式,变课文语言表达的单一形式为多种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转换词语、句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

如在《雾凇》中有这样一句:“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来替换“镀”字,比如“涂”、“贴”、“加”、“漆”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雾凇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一个“镀”字不仅体现了这一过程的特点,而且把这种很轻、很薄的柔美也充分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能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精到之处,品味出其神韵。

二、丢一丢

丢,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范文的重点词句去掉来训练语言,培养语感,比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训练时,我故意丢掉“就”字,让学生体会,这样丢了行不行,对表达的效果有什么影响。经过讨论得出,去掉一个“就”字,就不能看出李时珍的那种“为了万民得福”而甘愿吃苦,只能“将就“住在破庙里之意。通过这样一“丢”,学生便从中发现了问题,找到了语言的规律,获得了语感。

三、比一比

进行语言训练,也应让学生通过比较,比出问题,比出规律,领会语境。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决心”与“决定”两个词来比较。

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宙斯……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通过比较,学生能体会到“决心”一词用得非常准确,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改变人类无火的现状,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的勇气。对于统制诸神的宙斯来讲,惩罚普罗米修斯不需要请示任何人,“决定”一词表现了他的狠毒和独断专行。这样一来,学生比出了味道,懂得了意思相近的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把人物的形象铭记于心。

四、补一补

补,就是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言发散思维,进行补充,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仍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盗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作者并没有写。空白的存在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补白进行语言补充,带领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调一调

调,即调换文章中语言的顺序,重新组合。如《珍珠鸟》一文的开头是这两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两句话的顺序调整一下,让学生去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否相同。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就能感悟出把“真好”一词放在最前面,更能表达出作者迫不及待想流露出无比喜爱珍珠鸟的感情。

六、读一读

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训练学生语感,就应该注意朗读指导,使读步步深入,并在其中合理穿插说与写的练习,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七、演一演

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部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存运用中积累语感,如果课文是童话寓言,可分角色演一演;如果课文是叙事的,就开个故事会……把形式搞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才会令学生印象深刻。

总之,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语感。

(责编 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