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激励创新
杂志文章正文
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激励创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理想的教学保证。学生只有存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拥有较多的训练机会,才能学得活、学得深、学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不至于受到拘谨、枯燥,死板、生硬、紧张的局面的影响,妨碍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譬如“回答得真好”“你真棒”这些话语,看似无足轻重,但在学生看来,它犹如一首诗或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心灵得到一种愉悦的享受。教师的情感、表情,尤其是微笑的表情,更能带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思想及灵魂都得到潜移默化,其创新精神也将在这美好的教学氛围中放射光芒。

二、启迪点拨,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和培养方能奏效。内行者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包含了听、说、读,写及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它是识字的一种强化训练,又是理解内容,积累字、词、句及学习和了解写作题材、主题、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阅读的特点,我在教学生阅读的时候,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找闪光点,激励创新能力

小学生都有一种荣誉感及上进心,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如果对学生的某种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或奖赏,学生的荣誉感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就会极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积极参与思考、回答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利用想象,提高创新意识

想象不仅是创新的方法,同时也是创新的一种动力、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罗盛教》一文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英雄救人的惊人场面,让学生切实体会英雄在做出“摸、托、顶”三个动作时的体力和心理变化,并设计“存——时候,我的想法是——,我想对罗盛教说——”这一主题,拉近学生与英雄之间的距离。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用想、说、写等形式呈现出当时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情景,并且在课后积极查找资料,利用图书、电视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英雄人物,由此,学生不仅认识英雄的精神品格和舍己为人的高贵斗志,而且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体会和学习了这一精神。

五、引导发现,激活创新思维

第多斯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揭题后,我让学生据题发问。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我又启发学生:能否据此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就是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我便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文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使学生存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责编 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