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非常”言语,机智应对巧引领
杂志文章正文
“非常”言语,机智应对巧引领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江苏徐州铜山棠张实验小学(221113)杨永

“非常”言语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因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差异而生成的预设外话语。那么,到底如何机智应对这类“非

常”言语呢?笔者结合切身的教学实践和课题成果,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赏识肯定——“灵性超堂语”的机智应对

童言无忌,它流露着自然和稚气,充满着灵性和智慧。面对学生“答非所问”的超常灵动言语,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雾凇》时,问道:“为什么雾凇只在吉林出现?”一位学生说:“因为它的根就在吉林!”孙老师闻言大加赞赏:“你说得真有诗意,朦胧而又真实。这一回答虽没有道出真正原因,但一个‘根’字将雾凇说‘活’了,有情调、有生命了。”于是将“根”写在黑板上。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随后又妙语连珠:“雾凇是雾气在冷空气中生长的!”“或许将来的你就是诗人!”孙老师紧跟着表扬道。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孙老师正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则”,用富有针对性的赏识性语言一次又一次地给予学生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而,“赏识肯定”是对灵性超常语的最佳应对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教学机智。

二、倾听引领——“悖向反常语”的机智应对

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冒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言语,就像平地一声炸雷,矛头直指众生和教师,那该如何应对呢?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读到“射死了凶残的鹫鹰,把普罗米修斯救了下来”时,学生欢呼雀跃。突然传来一句足以让人为之一惊的话语:“我就不高兴……”教师控制了一下情绪问:“你为什么不高兴?难道你不想让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学生振振有词地说:“普罗米修斯是被人救下来的,又不是宙斯主动放的,说不准宙斯还会把他重新抓起来!”“这位同学是在为普罗米修斯的将来担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课后请同学们续写‘获救以后…

这位学生是有思想的,她不是唱反调,而是进行难得的纵深思考。具有前瞻性的超前思维,总被人赋以“悖论”的特性,但这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对于这样的反常言语,无动于衷是肯定不行的,应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非常”言语的积极信号;然后分析判断,把握其与文本相通的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进行价值引领。

三、顺水推舟——“质疑问难语”的机智应对

在课堂上,学生常常有出乎意料的质疑问难,令教师难以定夺。执教《鞋匠的儿子》时,一位学生质疑:“老师,课文围绕‘林肯就职演讲’去写,但最后又补加林肯就任总统后的治国情况,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呀?”教师稍一迟疑:“大家想想,多余吗?”结果,学生的观点并不统一。“作者这样组织材料还有别的用意吗?小组讨论一下。”教师再次抛砖引玉。学生说:“在林肯的内心深处,他把治理国家看做是修理鞋子,鞋子破裂不能穿,国家分裂也不能生存。”“这样写,与前文是有内在联系的。鞋子、房子、人心、国家,都必须保持整体统一性,这是鞋子的艺术,也是治国的艺术。”

这位学生从谋篇布局上向作者发起挑战,也给教师出了个难题。这位教师做得很巧妙,让学生自主发现、交流辩争,从而探明不明之处,发掘可掘之物。当然,对于这样的质疑问难,教师首先耍快速地进行价值评估,然后进行适度的“放”与“收”,科学合理地驾驭课堂。

四、将错就错——“指偏纠误语”的机智应对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没有哪位教师可以肯定地说自己没在课堂上出过错。一位教师执教《陶校长的演讲》时,突然有个小男生大声喊:“老师,您那个‘德’字写错了,心上面应该有一横。”纷乱的课堂顿时安静了,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教师。“哦,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醒。心上有横才是德,没了这横便没德。看来,这一横很关键。大家想想看,这一横就像什么?”一位学生说:“这一横在心上方,说明有道德的人做事一心一意而不三心二意。”“我觉得这一横就像一杆秤,公平、公正的秤。只有做事公正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拿起粉笔说:“心上有‘秤’才是‘德’,大家记住这个字了吧。来,咱们一起把‘德’字心上这杆‘秤’写得公公平平、端端正正。”

面对学生当堂指正自己的错误,这位教师不是一味地自圆其说,自我解嘲,挽回面子,而是将错就错,机智引领,寥寥数语,却智慧丛生:首先知错就改,报之以谢:其次将错就错,巧做文章;第三错进错出,识写合一,达到形义相通的“双赢”功效。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