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多管齐下,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杂志文章正文
多管齐下,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福建晋江市青阳街道晓聪中心小学( 362200) 王亚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爱意”满堂中,学生放胆交流

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在这种平等、宽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迸发火花,实现教、学、做合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鼓励,在鼓励中才能挖掘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一双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对学生闪现光彩的地方,特别是学困生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得到鼓舞。如在教《滥竽充数》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南郭先生能够在大王的眼皮底下这么多年不被发现,不正说明他聪明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笔者顺着他提出的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南郭先生就是个骗子,自己没什么本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南郭先生是有本事的,没有本事他怎么能在王宫那么多年呢?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让课文告诉我们南郭先生是什么样的人。虽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但是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收到的效果远远超过了预计的教学效果。

二、“趣意”创设中,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煽情和趣味合作,创设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广东佛山陈翠老师在导入《唯一的听众》新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看到你们那一张张活泼的笑脸,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啊,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有这么多的听众在关注、关心我们,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幸福的事。要知道,曾经有一个演奏家,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有——

生:唯一的听众!

师:来,咱们再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词读好。

(生齐读,强调了“唯一”)

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来,让我们一睹为快,打开文章。

(在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陈老师的导入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她从听课导入,引入演奏中的听众,简洁自然,别出心裁)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默读、自由读、合作读都可以。

(学生以各种形式读文,许多学生转过身去跟几个小伙伴一块儿读得特别起劲,有几个学生甚至离开座位到好朋友那儿读)

师:都读完了吗?(许多学生打算表达,跃跃欲试)别急,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咱们再浏览一遍文章,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写上旁注,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学生静思默想,许多学生拿起笔圈点勾画)

陈老师的课堂是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熟悉教材,为下一步的探究、感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的方式一改流行而单调的学生自由读为灵活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读,既有自主地站起来读,又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有如痴如醉的琅琅而读,又有静心投入的细细默读。这些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大有裨益,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生活”引领中,课堂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也就是说,生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生活。在教学《池塘边的叫声》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开展生活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生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学生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叫声是谁传出的吧?谁能告诉老师青蛙和小鱼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呢?

生:“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己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师:请大家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如此教学,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交朋友要讲诚信,充分体现语文教学是为生活实际服务,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将自主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