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杂志文章正文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226000) 陈笑笑

读书,作为一项益智、养心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可以引领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读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去加以实施。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学生阅读的质和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要有保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

1.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保障之一是时间。现在的学生,来到学校先进行语文或英语的早读,一些自习课常常被数学、英语等主科挪用,课外,大量的作业使学生没有空余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长此以往,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当然不能得到保证。新课标提出,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没有充足的时间,哪来实实在在的课外阅读?没有宴实在在的课外阅读,又谈何读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如每周开设一到两节的阅读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布置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或自主阅读。主题阅读可以围绕指定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共同交流阅读的感受;自主阅读是让学生在教师推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2.给学生一个“书香”的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如何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呢?班级墙报上,可以写上读书的名言,以名言引路,引领学生明白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情;读书,可以使人进步。还可以设立一个图书角,鼓励学生定期贡献出自己喜欢的好书,做到互通有无。

3.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在对读物的选择上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可见,小学生的阅读常常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当他们的阅读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可能长期对课外阅读保持兴趣。为了保证学生能经常获得这样的感受,我给学生创设展示读书后果的平台,如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比赛,配合课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三国故事知多少”竞赛、“我爱祖国”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课外活动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课外阅读要促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读

1.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

现在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成熟得较早,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居然看起了青春言情小说,这些小说,过早地把孩子带人了成人的世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老师要定期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书,哪怕只是一本,那也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可以推荐一些知识性的书、故事性强的书、历史方面的书,还可以推荐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有趣的书,内容尽量涵益人文、地理、社会等各领域,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2.给学生介绍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读书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平时的班会课、队会课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如鲁迅读书时为了驱寒嚼辣椒;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这样可让学生从名人榜样的身上汲取一种精神,获得一种力量。

三、课外阅读要讲方法,让学生正确有效地读

方法之一——读书要三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发现。眼到,就是要讲究读书的技巧,熟练运用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方法。例如对书籍中精美的语言要精读,能从中积累语言;对故事类的书籍可速读,只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口到,就是要依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出声朗读和默读的方法。如对于古诗词等就要做到熟读成诵,读出节奏和感情,而对于一些经典著作则应该指导学生要沉下心来默读。

方法之二——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提笔,或是在书上圈画批注,或是读书摘抄,或是写读书感受。日积月累,思考得多了,思想就会深刻;积累得多了,知识就会丰厚。

让我们的校园飘满书香,让我们的教室飘满书香,让我们孩子的心里也飘满书香,用浓浓的书香夯实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基础,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齐携手,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