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构建“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例谈
杂志文章正文
构建“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例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福建晋江第二买验小学(362200) 许有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也具有了全新的理念。人们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自主”意识引入语文教学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由地、自主地阅读,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由于年级的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课文的差异等原因,“自主学习”的阅读教学也因此存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实施方法,不同的教学程序。本文将谈三种最基本的“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一、引导性“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在自身实践的成功中,常常会体验到自我的价值,这种纯真感受所带来的喜悦和欢欣又深一层地激发了潜在的心智。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障碍是非常正常的。特别有时“一问”给“问住”时,或是答了一半接不上去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加以引导,给他们点拨阅读的方法。

如一位教师在公开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她就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她在讲到蔺相如在赵国和秦王的四次对话时,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对话前的提示语。例如,赵王问蔺相如怎样答复秦王信件,蔺相如是“想了一会儿”,她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议论,蔺相如究竟为什么要想,想了些什么问题,许多脑袋都在揣摩着两千年前蔺相如的心理活动。经过师生们反复问答,大家都体会到蔺相如的非凡勇气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谋士之勇”,他回答赵王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作出的决断。这样缩短了古代的蔺相如和现代的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小学生打开了思考和揣摩的空间,使他们至少懂得有两种勇敢,一是“匹夫之勇”,一是“谋士之勇”。这位老师在讲完全文之后还问了学生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既然题目是《将相和》那只写一段“负荆请罪”就可以了,何必在前面加上“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呢?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们并没有被这个难题问倒,他们反复思索,争相诘难,最后终于找到结论:没有秦赵之争就不会出现将相和。秦赵之争是将相和的背景,将相和是赵国对抗强秦的重要保证。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也搞清楚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质疑式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质疑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小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还会因为学生的差异而不同。鼓励学生将这些疑问提出来,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互相启发,也可以互相质疑,甚至可以争论。这样的自主阅读,能够更快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赤壁之战》这课时,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个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来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方面:①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②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③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又如,一位教师上公开课《金色的鱼钩》时,出示课题后,她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金色的鱼钩是谁的?课文为什么以金色鱼钩为题,鱼钩用什么做的,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鱼钩现在在哪儿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学生提出了“收敛”、“奄奄一息”、“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不懂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质疑求解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老班长为什么悄悄地吃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为什么不让“我”把吃鱼骨头的事告诉另外两个病号?老班长奄奄一息时,为什么仍然不肯喝鱼汤?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课文布局之巧,语言之精,修辞之妙的同时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题。“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句中两个“他”是否多余?“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改成“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很久”是否更通顺?“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句中“灿烂”与“金色”是否重复?

三、“交流讨论式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讨论,变课堂为学堂。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因此,我总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

例如,教学《丝绸之路》这课时,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历尽了哪些千难万险,体会张骞的忠贞爱国,有勇有谋,百折不挠。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到张骞的忠贞爱国,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找出有关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千难万险的语句,用( )把它标出来。在这些句子中有哪些词最能打动你,请在它的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二)小组交流,探讨补充。(4人一组,好中兼顾)学习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学生能紧扣“张骞历尽的千难万险”这一教学重点展开讨论,品味思考,同时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多种形式精读、体会,进行二次批注,并通过具体感人的事例,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张骞的忠贞爱国,有勇有谋,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运用交流讨论,大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自主学习形成一种轻松的交互式的氛围。因此,宴实在在的交流讨论,不失为“自主学习”阅读教学的一种好模式。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