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精心的提问,高效的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精心的提问,高效的课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理治小学(226325) 季晓翼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一、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的提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应该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阶梯式问题系列。或者围绕教学重点,组织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提问:“大家读了课文,谁告诉老师滴水穿石表现出的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学生很快回答:“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有恒心。”“做事要认真,不能马虎。”“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并且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你们为什么这么认为?”

“因为课文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三个人的例子,他们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那谁可以从文中找出最能反映这三个人滴水穿石精神的词语?”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绳锯木断。”“冰冻三尺。”……

根据几个富有层次的问题,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积累了词语,而且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深深地感受到面对困难,古今中外的伟人是如何用“坚持”与“研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美丽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智慧、信念、勇气、毅力等的追求与向往。

二、提问要体现一定价值

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例如《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第二段写了一群人如何保大堤,第四段又突出写黄晓文怎样保大堤,是否显得重复哕嗦?

“作者是要我们从黄晓文身上感受到参与抗洪抢险的所有官兵都是这样的。”

“都是怎样的?”

“都有铮铮铁骨,都是铮铮铁汉。”

“对!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先概括地整体地描述群体这个‘面’,再集中笔墨详细描写黄晓文这个‘点’,读者既能了解整体,又能欣赏到‘最精彩处’。我们写作文时也要运用这种写法。课文在写‘点’时和写‘面’有何不同呢?”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问题更踊跃了。

“写黄晓文是抓住他受伤后的动作写的。特别是‘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这几个句子把那种英勇顽强的精神,奋不顾身的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以个体的英雄形象反衬出群体的英勇。从黄晓文这一铮铮铁汉身上,我们可以想象到有无数这样的铮铮铁汉用生命之躯守护着千里江堤。

这个教学片断,紧扣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语象,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点面结合的言说智慧。

三、提问要开拓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课堂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第六自然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请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描述。在开放性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兴致盎然,很快进入角色,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电影、电视画面等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学习感受与反应,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以培养,充分体会到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而且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感恩的教育。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精心设计问题,生成精致课堂,提高教学质效。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