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善读”之我见——浅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善读”之我见——浅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黑龙江大庆市油田教育中心萨东四小(163453)苗野

学生从学习书中的语言到理解语言直到最后的运用语言,过程是漫长的。毕竟以小学生的年龄来说,在理解能力存在偏差的时候,如何让他们去芜存真地汲取语文的精华所在,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一切,最直接地表现在文童的阅读理解上,也就是要学会“善读”。下面,我想谈谈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个人见解。

一、“尽早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对的,但必须提早阅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我们不能脱离阅读教识字,纯粹为识字而识字的教育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改潮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以识字为中心的编制,换成了以读写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人文识字”被公认为小学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曾经观赏过一节成语识字课《愚公移山》的实录,课上教者通过诵读28个字的韵文(“愚公移山志冲天,率领子孙凿石岩,自信努力不中断,王屋太行两山搬。”),很快产生了“文熟字悉”的效果。众多实验表明:“为阅读而识字,在读文中识字”,即以篇章为单位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汉文的过程中学习汉字,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不可动摇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首先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才是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时必须突出阅读课的本色,使“重在写法指导”向“重在读法指导”方向发展。多年来,受“读只是为了写”的影响,阅读课沦为作文教学的附庸,语文教材中有关阅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文太少,教师被迫在阅读课中大讲作者的写法,少讲或不讲读者的读法,多练范文的仿写,少练范文的自读,致使阅读课未能落实自身的教学目标。“新概念阅读教学”强调阅读课应明确多元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首要的最直接的目标,使阅读课显露它的本色,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阅读知识疏导课、阅读情志修养课。

阅读行为属于智力含量很高的操作技能。凡自觉的科学的阅读教学,训练前应了解每项阅读技能的程序性知识,知其然;训练后应总结该项阅读技能的陈述性知识,知其所以然。小学生的阅读启蒙教育更应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不能再走“自发习得能力”的缓慢老路。具体说,就是要在单元“导读”、课文“预习”、“思考和练习”以及“知识短文”的合理穿插中,有计划地分布阅读的知识点和能力项目,有意传授科学的阅读理念,明确阅读的操作程序,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

如一位老师教学《登山》,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谈,从峭壁和深渊感受小路的危险,从对话和行动领悟列宁探险的志趣,还抓住巴果茨基领路一段让学生比较“背贴”与“背靠”、“碎小”与“小”、“移动”与“走动”,围绕一个“险”字,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样学会“语境定义,意会神振”,具体落实“读法指导”,避免了“在暗胡同里摸索”,真正在提高阅读能力上下工夫。

三、让“阅读教学过程”尽可能逼近“实用阅读过程”

存“披文得意”的基础上加强“运思及物”的训练,使“导读”向“导写”延伸,使“半程阅读”转化为“全程阅读”。阅读教学要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阅读教学的特殊过程逼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般阅读过程,即经历“披文一得意一及物”的全过程。阅读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先要把作者的书面言语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言语,然后将读者的阅读心得外化为口头或书面言语,再身体力行将精神营养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能量。多年来,旧的阅读观念把“人情得意”当作“阅读的最终目的”,轻视“用意及物”的阅读迁移能力训练,致使许多教师误以为经历“语言一思想一语言”的回环,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披文一得意一品文”只是阅读理解和鉴赏,只是“人情得意”的一半路程,还有“运思及物”的另一半更艰难的路程。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顾认知,不管实践,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误区。“半程阅读”的教学积习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小学生阅读当然要兼顾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在“语言一思想一语言”之间走几个来回,除了重点抓阅读吸收、抓阅读积累外,表达也不可忽视,表达是对阅读吸收程度的检验。

面对文章乃至整个范围的语文教学的“阅”和“读”,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师生只有通过共同从“读”向“善读”发展,才可能真正做到充分挖掘师生的教与学的潜能——教师能创造性地教书,创造性地育人;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