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心木》教学片段反思
杂志文章正文
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心木》教学片段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福建福安市湾坞中心小学(355006) 高木轩 《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借种树育人,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课文末尾作者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后,深受感动,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几遍,思考其含义,再小组讨论交流。结果反馈时,学生对此段含义的理解只浮于表面。对于树的“不确定”,课文里有讲到,学生明白;而生活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学生却疑惑不解。怎样才是经受考验,又怎样锻炼独立自主的心呢?这个难题就连平时学习最好的学生也词不达意,出现沉默冷场。面对这种情况,我赶忙举了很多例子,说了一大堆道理,费了很大的劲才让学生理解其含义,明白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独立自主。在联系实际谈体会这一环节上,学生还是能未能领悟生活的真谛,认为自己独立性强,什么也不怕。我又引导学生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他们有依赖性,学生这才略有所悟似懂非懂。

课后,我冥思苦想,反复研读新课标,终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节课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因为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及教学手段不灵活。

二、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此后的课堂上,我大胆革新。课前我先在班里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请求家长让自己当两天家,负责父母平常所做的一切家务,并以日记形式记下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及体会感想。

课始,反馈“小主人当家”情况。问题一经抛出,学生就沸腾开了,讲述体会时,个个更是滔滔不绝,激情飞扬。有的说家里突然来了远方客人,不知如何招待;有的诉苦当家费用没安排好,才一天就花光了,没有了钱怎样当家,只好找救星;有的说洗衣做饭太不容易,父母太辛苦了;还有的说弟弟特爱哭,怎么哄也不行,后来父母回来一摸头,才知道是生病了,差点闹出人命……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我稍加点拨,他们便很快明白生活是变化无常的,经常会遇到挫折或遭遇不幸,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才能在生活中真正自立自强。此外,我还向学生谈了自己对不幸生活经历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心同此感。

课后,我让学生收集在艰苦环境中自立自强的名人故事,并由班委组织开展“故事会”。学生被故事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坚强独立的人物个性所感染,表示要制订实践计划,锻炼自己,“历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通过以上实践,我从中得到的感悟是:

1.要关注学生发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其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大多数小学生生活阅历浅,体验少,又在父母庇护下成长,依赖性强。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让其体验挫折,学会生存本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所得到的感悟不是课堂“言说”所能达到的,只有留心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才会有“源头活水来”。

2.教师要变单纯的思想道德说教为“无痕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教学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乐意,教师上起课来也轻松。

3.教师要善于感悟生活,磨练自己,丰富生活阅历。“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当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的观念,增加积累,丰富生活情感体验,厚积薄发,教学才会左右逢源,常教常新。

经过两节课的反思改进,我又多了一种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受益匪浅。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多反思、多研究、多学习,定会有更多的感悟。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