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于自然处见真谛——听于永正老师讲《“番茄太阳”》有感
杂志文章正文
于自然处见真谛——听于永正老师讲《“番茄太阳”》有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山东诸城市府前新艺学校(262200) 房雪冰

每次听于老师讲课总会有很多感触和收获,这次也不例外,于老师讲授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番茄太阳”》,文章以“我”的见闻为主线,叙述了“我”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深深体会到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她那善良美好的童心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温暖我内心的“番茄太阳”。文章语言朴实生动,叙述条理感人。于老师的讲授,不仅仅是让我感受到了“番茄太阳”别样的美丽,更是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探索。

一、读——是基础也是根本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于老师的课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整堂课,于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示范、指导、指读,再示范、再指读……朗朗读书声,贯穿始终。最让人回味的是于老师的指导,他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像说话一样自然,要把心情读到表情上。”在于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得越来越好了!老师没有任何讲解,可从孩子们那投入的表情中,就能清楚地看到:书是孩子们自己读出来的。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吗?这不也正是高效课堂的真谛吗?

二、讲——-不能多也不可缺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变得不会“讲”课了。讲得多点,被认为“牵”着学生走;讲得少点,又被认为是“蜻蜓点水”。一时间弄得语文教师谈“讲”色变,不知该如何是好。于老师的课,让我恍然大悟:老师不是不能讲,而是要明白该怎样讲,如何讲。

《“番茄太阳”》这一课的课题注有引号,于老师让孩子们观察课题的与众不同,孩子们很快说出:“课题中加有引号。”于老师追问:“引号有什么作用呢?”新课标要求,四年级的孩子要“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并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所以此时,教师如果让学生说出引号的作用,四年级的孩子是说不出来的。于老师深谙这一点,直接用多媒体出示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用的话;2.表示强调的话;3.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4.表示否定、讽刺。并亲切讲解,孩子们马上就明白了课题中引号的作用,既节约了时间,又拓宽了知识。 这个环节设置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于老师开门见山地讲解,符合孩子们认知的规律,孩子们不知道的、不懂的,教师就要讲解。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尺度,掌握好讲的时机,遇到孩子们不知、不懂、有争议处,当讲则讲。

三、写——要指导更要示范

新课标要求写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可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到中高年级.教师往往开始淡化写字教学,把教学侧重于阅读与写作。于老师在讲授《“番茄太阳”》时,给大家一个有力的警示:中高年级,也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写字教学。 孩子们读好课文后,于老师就引领孩子们读、写生字,他挑选了四个最难的生字“茄、碌、戚、献”,引导孩子们“读帖一描红一范写一临写”。学生写字时,于老师总是亲切地提醒学生注意做到头正、身直、足安,并推荐五位学生到黑板上板写。最难能可贵的是,于老师总能从学生写的每个字中找到优点加以鼓励,并指出不足以备改进。短短几分钟的写字教学,于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们该如何写字,也教会了老师们该如何教学生写字,于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不愧是大家的楷模。 一说到大师的课,总会让人想至嵪潮迭起、望尘莫及等词汇,但在于老师的课上,我们却被他的“自然”、“高效”而折服。于老师上课不像“上课”,像跟孩子们在亲切地交谈、商讨,互相取长补短。莫非这就是大道至简、大道无痕、润物无声……这岂不正是教育的真谛吗?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