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
杂志文章正文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226500) 冒小阳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儿童合作学习的一个途径,提问提供了儿童之间传达信息的机会,增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提问是儿童学业求助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的一种言语交流活动,儿童要想提问先要组织语言,所以提问同时又锻炼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

一、创设适于儿童提问的气氛,鼓励儿童提出问题

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儿童提问的一个因素,尽管我们提倡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儿童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但是不能否认在儿童的心目中教师还是权威,教师的鼓励可激发儿童心中热切的愿望。教师的批评可压制儿童心中质疑的冲动,因此,我们应鼓励引导儿童关注周边的环境,发现新异特性,大胆提出疑惑和不解,让他们意识到提问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上语文课,把一道题(题目如下:请将下列带点词语错误的读音划去。)的要求看错了,“把划去错误的读音”看成了“用横线划出来”。我就照错的理解讲了下去,下课后我看了一下题目发现不对劲,怎么不是这个要求,可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提出“老师你讲错了”。后来在下一节课上,我就对学生们讲: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你发现问题时应大胆责问,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敢于提出问题难倒老师就是最聪明的。在我的多次鼓励之下,我班同学在课上渐渐养成了大胆质疑、踊跃发言的习惯,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给儿童提问的机会,展示他们思维的空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指出:“每个学生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应许可他们进行长久的尝试。”不同时期不同国籍的著名学者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在学习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己去“创造成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他们的创造个性和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自主探索的意识才能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鉴于此,我课上经常留有学生独立思考提问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以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在一次上《螳螂捕蝉》的比武课上,我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练习课本剧表演之后,留了一定时间让学生说说想提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有的同学就问:“为了劝说吴王,我们还可以想出其他的好办法吗?”有的同学问:“历史上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益智故事还有多少呢?”前者我肯定了他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值得肯定,然后让其他同学说说他的方法,并把学生说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最佳方法。对于后者,我肯定了他的探索精神,并告诉他这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如果想知道可以课后进行探求,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研究的热情。

三、引导儿童体验活动,丰富儿童生活,开阔儿童眼界

为了丰富儿童生活,我鼓励、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生活丰富了,眼界开阔了,肯定会有许多新奇的问题在他们脑子里打转,也就生成了许多问题。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来,学生们那种原创能力会得到开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我们应当开展好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并给学生开辟新的天地,要求学生在对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设计最优解决方案,让学生探究出一些“好点子”。这样给学生造就一个新奇的世界,儿童就更容易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材料应置于学生现有水平之上,应处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带来新鲜感,使其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四、帮助儿童理清思路,使儿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提问

依照皮亚杰的观念,思维发展先于语言,这是思维发展的特征。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离不开言语的中介作用,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中介。提问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是儿童主动吸收文化的工具,一些儿童头脑有疑惑,也想提出来,但是不知如何表达,语言上往往发现错误,这时,教师要能领悟到儿童的意思,帮助儿童完善提问所用的语言,这样就可增加提问的数量,增强儿童提问的积极性、准确性。

问题是思维、学习、研究、开拓创新的起点,独立地观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正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因为问题、思维、创造在相当程度上是同步推进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