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语文课堂诗意盎然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语文课堂诗意盎然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223300) 沈凤琴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的文化是诗性的文化,汉语就是一种放射艺术光芒的璀璨文化。我们学习古诗词应 在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去灵活积累、实践运用,使“心人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学生经历多次熏陶感染、积累运用的过程,民族文化的因子就会逐步融化进他们的血液,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文化的底色。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为古诗词的赏析积累、体验运用创设情境,努力让古诗词穿行在语文课堂之中。

一、在破解课题时点击

课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一些经典课文的题目往往是经过作者反复琢磨、锤炼的,许多还出自一些经典古诗词,我们在破解课题,导入课文时可以有意点击。如《爆竹声声》一文介绍了爆竹的历史和春节燃放爆竹风俗的由来。在引领孩子们进入诗的意境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视屏渲染,出示爆竹声和过大年的欢快场景,让孩子们进入过年放鞭炮的喜庆气氛,接着出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集体配乐齐诵《元日》的氛围中。教师可激情导入:同学们,在阵阵爆竹送去旧岁,迎来新年的喜庆中,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追寻爆竹的历史与由来吧!

二、在朗读课文中穿插

在学习《春》时,学生们对文中的雨尤其喜爱,在一遍遍诵读之后,我问学生,“喜欢雨吗?说说理由吧!”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个别同学还结合诗句来表达对雨的喜爱,于是我挥笔写下了写雨的诗文。在一遍遍诵读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愉悦轻柔;感受到了“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寒雨的伤感;体会到了“春水碧于夭,画船听雨眠”“A%衣欲湿杏花雨”中雨的闲适……读着朱自清笔下的纤纤细雨,品着名家经典中真实、灵性的雨,孩子们不免意往神驰。

三、在阅读感悟中流淌

名篇《林海》的教学,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这样让学生感悟的:

师: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段,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大兴安岭的“岭”真是太多了,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让人目不暇接。

师:怪不得作者说:“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如果你与作者有同感,请读出同样的感受。(视屏出诗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韩愈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世人所铭记,但六年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这篇经典,文中“云横秦岭”的引用为这首诗的欣赏、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四、在结课延伸处生长

结课延伸往往是教师对课文主旨的升华,在这时渗透古诗词的熏陶,可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余音缭绕”,并且也可感受到许多有关于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当然还含蕴了着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这都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无穷。

五、在实践活动中濡染

课堂中学习与积累的古诗词要真正地让孩子融入到血液中,实践体验、综合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体验炎炎夏日“锄禾日当午”的辛苦;体验夜深人静“慈母手中线”的绵绵情谊……让学生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寻找共鸣,感受古今相通的人性。

六、在评价指导间浸润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与学法指导也可以与古诗词“携手”。以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综合实践;以诗句“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引导学生养成边动笔边读书的好习惯;以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应让古诗词时时不经意地穿行于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这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学生的语文生活也一定如一弘清泉,一路奔流,一路欢歌。

(责编 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