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点滴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点滴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226009) 顾娟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因为它不仅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其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捕捉机会,从细节处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造句:从句子的基本规律中去引导思考

一次,我让学生用词语“宁静”造句,结果选出了这样的三个句子:

生,:周末了,校园里真宁静呀!

生::前天,我在宁静的山间散步。

生,:暑假里,我们在宁静的草地上踢球。

我认为,这三个句子都反映了“宁静”的环境、宁静的美,除了第三句“踢球”的活动与环境的“宁静”显得不协调外,1、2两个句子基本符合要求。但我从三个句子中感觉出学生造句时各自思维的偶然性,如果提高一点的要求,似乎会没有章法去对付。于是我提示:造句,一般就是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或者说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你们讨论看看,如果按这个要求,再给“宁静”造句,如何?不一会儿,一些较好的句子出现了:

生:清晨,太阳公公还没出来,奶奶就来到宁静的公园练习健身舞了。

生:我和小伙伴在黄昏来到宁静的河边,看远处的船儿穿行。

生:夜晚,村庄笼罩在月光下,多么宁静呀!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时是预设好的,有时是“闪念之间”的生成。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现场资源来合理引导,给学生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

二、提问: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但我总感觉预设太多,于是,我有时适当变换: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课文,自由地精读,然后请学生起来提问,或谈读的感受,可详可略,可多可少。学生的提问可以是自己已懂的,检查别人:可以是自己的疑问,征求解答。对于后者,我不直接“交出”答案,而是选一两个作为突破口,调整备课的组织顺序,实施教学,以让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

学生预习了《爷爷的芦笛》后,有人提出问题:①课文怎样描写夜晚的暴风雨呢?②面对越来越大的风浪,强强最想谁呀?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提示说:思考问题,应留意文中重点的词句,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然后选择性地合在一起作答。学生是很聪明的,这一引导,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基本找到了答案。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我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切入教材,开始教学,是期望教师的”教”更接近学生的“学”,顺利地打开学生的心智大门。语文问题的解决基本是依靠“从文章本身出发”,答案来自文中。课文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感悟。我认为,教师的讲解应该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疏通者、引导者,在欣赏尊重中,让课堂在对话中富有活力和魅力,使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享受语文,享受学习。

三、感悟: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动态生成

小学教学主要是阅读,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现代教学倡导生成,就是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成分、因素、信息,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教学法中摆脱出来,使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不断急剧碰撞,在探究中不断享受,展现语文课堂的活力、魅力。 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有学生问:隐者是千什么的?面对这一问题,我说:“请你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诗,想一想,从诗词本身找证据,看看隐者可能是千什么的?”不久,有的说:“我从‘童子’感觉应该是道士,《西游记》里的道士都有童子的。”有的说:“从‘采药’这个词看,隐者是采药为人治病的良医。”有的受到启发,说:“应该是综合地看,是懂医术的道士。”“这道士不仅懂医术,应该品格还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学生的说法意趣横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变成开放的对话过程,变成学生、教师相互借鉴、补充、激发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师生在毫无准备的突然发现中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当然,也会激发出令人叫绝的感悟,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当然,要产生有效的生成,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我在上课时常常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然后才不失时机地组织班级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往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这样自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终身学习。这样的教学,自然是有效的、较高层次的活动。

(责编 侯艳星)